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法与报告编制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1 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特征 3.2.2 区域地质背景 3.2.2.1 区域地质构造位置 3.2.2.2 区内主要断裂及褶皱构造 3.2.2.3 地层分布及特征 3.2.2.4 岩浆岩 3.2.3 水文地质特征 3.2.4 工程地质特征 3.2.5 地震地质概况 4. 危险性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4.1 地质灾害类型的确定 4.2 现状评估 4.2.1 活动断裂 第六节 工程地质条件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及防治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六节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条件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及防治措施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4.2.2 地面沉降 4.2.3 砂土液化 4.2.4 地裂缝 4.2.5 泥石流 4.2.6 塌陷 4.2.7 斜坡变形(崩塌\坍塌\滑移) 4.2.8 滑坡 4.3 预测评估 4.4 综合评估 5. 结论与建议 依据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综合各省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提纲,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项目工程概况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三、地质环境特征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评估种类确定 2、现状评估 3、预测评估 4、综合评估 五、防治措施建议 六、结论 (二)评估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以广东省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为例 前 言 第一节 评估任务由来 场地所在地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其灾种 ; 报告编写的主要依据和目的; 委托单位及委托日期(附委托书)。 第二节 评估工作的依据 (1)法律法规;(2)规范性文件;(3)技术标准、技术文件;(4)主要参考资料。 技术规范视工程类型应具有针对性。 第三节 主要任务和要求 评估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交通 简明介绍评估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附交通地理位置图,图上标明评估区位置及范围; 附经纬度网。 第二节 工程或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工程项目类型、规模及总体规划、投资额、占地面积、使 用功能; 设计地坪标高、土石方量; 挖方工程:挖方位置及范围、挖方高度、形成边坡高度、 坡度及支护方法; 填方工程:填方位置及范围、填方厚度及基本特征; 建筑物结构类型、高度、层数。单柱荷载、变形要求及基 础形式 (含施工工艺); 地下室等地下开挖工程:位置及其范围,深度、支护方法; 附插图(说明):建筑工程设计图、总体规划图或建筑物 设计效果图、挖方工程和填方工程(效果)图、形成的边 坡插图 征地范围:征地面积、主要拐点的直角坐标和经纬度(附 图中要标示拐点坐标); 道路桥梁应说明:主要桥梁、立交、涵洞、隧道、路堤、 路堑等的里程及其工程设计概况——尤其要注意其岩土工 程概况的介绍。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第三节 以往工作程度 简要列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及工程地质等 工作成果和研究程度;以及专项地质灾害工作或研究资料; 尽可能采用最新资料和大比例尺图件; 以往工作程度进行质量评述。 第四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工作经过(起止日期),评估工作的阶段; 工作方法:踏勘、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工作方法(尤其应 说明野外调查精度); 完成工作量:主要实物工作量,附工作流程图和工作量表; 说明:报告及图件编制所采用的软件及其格式。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第五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范围:根据地质环境条件、拟建工程的特点及重要 性、潜在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危害波及的范围,以及考虑 外在潜在地质灾害可能对拟建工程本身的影响等 —— 进行综合确定;要重视:评估区范围的依据论述; 评估级别:见下表;简述评估级别确定的依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