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深圳大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发布:2018-01-31约1.12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学复习资料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需要的一种反映形式; (2)人们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和情感,是和态度密切相关的; (3)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情绪的特征 (1)情绪的两极性特征:指每一种情绪体验都会有另一种与之相反的体验与之相伴。 情绪两极性的表现:在动力性上表现为增力和减力两极在紧张水平上表现为紧张与轻松两极在激动水平上表现为激动与平静两极在强度上表现为强和弱两极 (2)情绪的瞬时性特征:情绪随情景变化的瞬时性、随机性或偶然性 (3)情绪的非理性特征:人的任何情绪反映都会和神经活动密切相关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人适应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心理支柱;高等动物、儿童以及成人的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驱使人行为的功能;有增力和减力两个方面。 (3)调节认知活动功能:情绪和情感是认识活动的一种监测系统,具有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调节知觉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调节记忆活动,影响思维过程。 (4)信号功能:表情是传播情绪和情感信号的主要媒介。由各种表情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情感信息具有明显的信号功能,使人对他人的认识、态度和观点更具直接性,也使人际交往中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情绪情感人和动物皆有人独有先天遗传因素,发展在先后天习得因素,发展在后外显性、生理反应明显内隐性、生理反应不明显多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生理性)多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社会性)不稳定、短暂而激烈稳定、持久而平缓 (2)联系:情绪和情感可以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表现的强度反映情感的深度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中国《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法国笛卡尔,《论情绪》提出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斯宾诺莎提出的三种基本情感:喜、背、愿望。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强度、相似性、两极性;可表示八种基本情绪:狂喜、悲痛、警惕、惊奇、狂怒、恐惧、接受和憎恨。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伊扎德用因素分析得出的9种基本情绪:兴奋、喜悦、惊奇、悲痛、憎恶、愤怒、羞耻、恐惧和傲慢。基本情绪:有明显的遗传性,不学就会快乐:指在所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紧张解除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是由于愿望无法达到或愿望一再受阻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是在人失去某种他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其强度取决于失去的东西对主体的价值大小;强度可分为:遗憾、失望、悲伤和哀痛。复合情绪:是在原始基本情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绪体验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惊奇和兴趣、厌恶和讨厌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害羞、骄傲与自责与他人有关的情绪:爱、恨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说:爱的三个主要成分亲密(intimacy):两人间同甘共苦、相互沟通和相互支持的情感激情(passion):激发人的生理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性的唤起,也可能出自其他需要承诺(commitment):所作出的与另外一个人相爱或相伴的决定,以及信守这一承诺的程度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指人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 心境常常受到外界事物的强烈影响 心境有主导心境和暂时心境之分影响心境的因素客观刺激:事件的重要程度人格特征:气质、性格等心境对个体的影响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其发展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思维和意志控制力减弱阶段:身体变化和表情动作越来越失控,高度紧张使细微的动作发生紊乱。失去意志监督阶段:人的行为完全服从于当时的情绪体验,很可能发生不可控制的动作和失去理智的行为。平息阶段:出现平静和疲劳的现象,甚至精力衰竭。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于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本能性、适应性反应。应激的特点超压性:由于强烈的客观刺激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超负荷性:个体充分调动体内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应付紧急重大的事变应激反应能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的发生,这种症状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阶段:是一种适应性防御抵抗反应阶段:有机体动员其他保护机制以抵消持续的情绪紧张衰竭反应阶段:人会持续保持紧张状态,适应性贮存能量全部耗尽,机体被自身的防御力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按其产生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直觉的道德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上升到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