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3版PPT(王俊豪) 第8章市场绩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表8-3 根据曼恩进入壁垒得出的高集中产业平均利润率(1950~1960年) 产业 利润率(%) 产业 利润率(%) 极高壁垒 肥皂 13.3 汽车 15.5 平均 11.1 口香糖 17.5 中低壁垒 香烟 11.6 玻璃容器 13.3 平均数 16.4 剃须刀 8.5 较高壁垒 平均 11.9 钢 10.8 资料来源:同表8-2。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Brozen(1971)对贝恩进行批评,第一、研究的产业处于非均衡状态;第二、使用的是主导厂商利润率而非产业利润率。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对于价格—成本加成与集中度关系。价格—成本加成与集中度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还需要更科学的经济计量学研究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德姆维茨、哈伯和彼特森(1986)以1958年的数据为基础,得出了以下回归方程:(P-V)/V是价格—平均可变成本加成,V是平均可变成本,C4是四厂商集中率,PKK/PQ是资本(帐面)价值与产出价值之比。在每个系数下面括号内的是标准误差,它被用来衡量被估计的系数的精确度。 (0.01) (0.02) (0.02)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根据这一方程,可以得出价格对集中率增大的敏感程度。如果资本产出比值pKK /(pQ)是40%(产业间的平均值),四厂商集中比率C4是50%,若其他变量为零,预期的价格—平均可变成本加成为: (p - v)/ p = 0.16 +(0.10×0.5)+( 0.08×0.4 )= 0.24 或者p = 1.3v,即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30%。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如果这一产业四厂商集中比率从50%加倍到100%,价格—平均可变成本加成升至 (p - v)/ p = 0.16 +(0.10×1)+(0.08×0.4)= 0.29 或者p=1.4v,这只是约7%的价格增长。也就是说,即使集中率大幅度增长,价格不可能同步增长。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二、对SCP分析范式的批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这些批评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 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是芝加哥学派批判的焦点。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芝加哥学派主张: (1)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是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进步的结果,大企业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而不是资源分配无效率的结果。 (2)政府反垄断政策应以促进经济效率为目的, 反托拉斯法应该是保护竞争,而不是单纯保护竞争者。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 (3)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是高集中寡占的,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管制就没有必要。 (4)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相互关系中,市场绩效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 第三节 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一、价格行为与市场绩效 (一)垄断定价与福利损失 产业组织理论给出了垄断定价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的证明。 图8-1 垄断定价与福利损失 P D E G D MC O MR Q A QM F PM PC 净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 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二)价格歧视与侵占消费者剩余 厂商向不同的消费者出售相同的产品时,收取不同的价格,就是实行了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非统一定价的一种,一般对市场绩效有负面影响。 1.成功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 (1)厂商(或厂商的集团)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 (2)厂商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第三节 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2.价格歧视的基本类型: 一级价格歧视:垄断者能够将价格定在使消费者完全没有消费者剩余的水平上。 二级价格歧视:根据消费量实行的价格歧视,通过对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或区段索取不同价格来实施。 三级价格歧视:将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组别,对不同的组别收取不同的价格。 第三节 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二、技术创新与市场绩效 (一)市场集中度与技术创新 学者们关于市场集中度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存在分歧,即有些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但有些却认为集中度提高不是创新活动上升的解释变量。 (二)进入壁垒与技术创新 进入壁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降低进入壁垒,有利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动机;另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