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使用规范.ppt
*抗菌药物按对细菌作用的性质分类分类药物I类II类III类IV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胺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利福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呋喃类磺胺类第62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结果伍用情况联合应用的结果I类十II类I类十III类I类十IV类II类十III类II类十IV类III类十IV类同类联合应用III类十III类I类十II类十III类常可获得协同作用(增强)可能发生拮抗作用常为无关结果常可获协同或相加作用可获相加或协同作用可获相加作用增加毒性反应,因诱导灭活酶产生,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作用。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第63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抗菌机制抗菌谱耐药性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给药方案药效学时间/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抑菌剂组织渗透抗菌时效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时效价格第64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预防用药(内科、外科)注意需充分考虑下列可能发生的情况:1.预防用药的效果2.耐药菌的产生3.二重感染的发生4.药物不良反应5.药物的价格6.患者的易感性第65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非手术感染(内科)的预防用药1.指尚未感染的非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有相当或一定效果.如果不用发生感染后果严重。2.抗菌药物不能长期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感染,只能在特定的应激状态或针对某些专门的病原菌进行短期有效的预防。即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第66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非手术感染(内科)的预防用药3.已经明确为病毒感染者不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4.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可能的细菌感染进行预防,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5.一旦疑有感染存在,应送有关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并应尽快开始经验性治疗,病原学诊断明确后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第67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围手术期(外科)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用药必须根据下列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各类手术术中污染程度、手术切口类别2.手术创伤程度、3.最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4.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5.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第68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围手术期(外科)预防用药围手术期预防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选择相对广谱、杀菌、廉价、安全性高的药物2.尽可能避免多药联用。3.通常选择用头孢菌素,以第一、二代头孢为主,个别情况可以选用头孢曲松第三代头孢,避免选用超广谱抗菌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第69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其它:人工合成:磺胺类:磺胺嘧啶呋喃类:磷霉素:抗结核类:抗厌氧菌:抗真菌:第30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第31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判断“患者所用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所用剂量及疗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所耗经费对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WHO,1985).第32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目的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细菌耐药性降低医药费用。第33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3.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4.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第34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第35页,讲稿共95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