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pt
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核算方法之一:支出加总法,即将国内生产总值视为对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GDP=家庭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净出口注:(i)家庭对新住宅的购买归入投资支出类(ii)企业新增存货归入投资支出类,可视为企业对自己产品的购买。核算方法之二:厂商增值售价农场1010面粉厂1020面包厂1535食品店540总增值40结论:最终需求价值=所以企业对商品价值贡献之和。核算方法之二:增值法,即将国内生产总值视为所有厂商对商品价值贡献的加总。核算方法之三:三部门收入加总法,即将国内生产总值视为所有经济主体收入的加总。(1)居民收入=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工资+资本收入=居民消费(C)+居民储蓄(2)企业收入=折旧金+未分配利润=企业储蓄(3)政府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净税收(TA)=3.产出的其他衡量指标定义: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内居民在一定时期所获收入的总价值。注:(i)GDP核算一国边境内要素总收入,而不管收入归哪国居民。(ii)GNP核算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来自哪国。GNP=GDP+来自国外的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GDP+从国外获得净要素收入(NFP)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个人对非居民部门利息支付+红利+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经济福利1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因此,人均GDP告诉我们经济中平均每个人的收入与支出,可以衡量平均每个人的经济福利。但GDP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影响福利的某些东西并没有包括在GDP中,如闲暇、环境质量以及市场之外的活动。2例:2003年中国人均收入1100美元,而美国为37610美元,根据数据,实际收入相差36510美元,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2倍。但是这些数据忽略最关键的一点:中国的生活成本即价格水平比美国低很多,因此,人均收入1100美元在中国以中国价格可以比在美国以美国价格买到更多的东西,毫不奇怪,同样的美元收入在中国要比在美国生活的舒服。3人均GDP的计算没有考虑到经济中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贫富之间的分配极端不均,那么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就可能十分紧张。收入分配相对均等的国家,其社会福利指标要高于收入不均的富国。04由既定的国民生产总值确定的经济福利水平取决于产品的市场价格,假定两个国家的人均GDP均为1000美元,但在第一个国家产出的价格要高于第二个国家,那么尽管这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同,但是第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要大于第二个国家,因为其一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能够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03如果将人均GDP作为经济福利的衡量尺度必须记住以下几点:(杰弗里·萨克斯)01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而不一定是按真实社会价值来侧度的。02精心设计的模型从根本上说是经过审慎挑选的有关现实的一组谎言,或者说是经过审慎挑选的有关现实的部分真理。世界上存在着三种可恶的东西:数字,魔鬼,该死的数字。01克林顿和叶利钦在首脑会谈的间歇闲聊。叶利钦对克林顿说:“你知道吗,我遇到了一个麻烦。我有一百个卫兵,但其中一个是叛徒而我却无法确认是谁。”听罢克林顿说:“这算不了什么。令我苦恼的是我有一百个经济学家,而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讲的是事实,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个人。”02第二节物价水平的衡量:价格指数定义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定义2:通货膨胀=一国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问题:假设一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那么到底是由通货膨胀引起还是商品和服务实际数量增加而带来的?解决途径:(i)利用价格指数的变化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ii)利用真实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实际总产出水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