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12.27湖南省衡阳一中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pdf

发布:2020-01-29约2.55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尔雅语文名师工作室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18—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 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 的家国,既有 “边塞况味”,也有 “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 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 《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 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 《凉州词》的余响 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 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 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 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 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 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普植 “捐躯赴国 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 “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 《破阵子》 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 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 格高尚”的人。未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 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 “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 “三吏”、 “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 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 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人夸颜色好,只留清 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刷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 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 日光明网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水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 “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 文中引用 《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 英雄气概的敬佩。 C. 文中的 “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 誉。 D. 朱熹认为 “君子”就是 “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 “磊磊落落” 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QQ 341165266 yzyzjwxt 1 江苏高考语文交流 群 ( ) 微信 ( ) 尔雅语文名师工作室 C. 作者以王之涣的 《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 曾缺席。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先贤们的 “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 好 “爱国”的本分,为祖国新时期的发展勇担重任,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B.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