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徐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公开课材料《新文.ppt

发布:2018-09-18约5.32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莆田第八中学 时代风云的旋律,解放思想的战歌 -----再“读”新文化运动 江苏省丰县中学 张敬强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高考考什么? 课标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运用表格回忆新文化运动的主干知识 兴起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1);(2) 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3) ;袁世凯掀起(4) 逆流。 开始标志 (5) 年(6) 在(7) 创办《(8)》(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北大校长(9) 新文化运动发起人(10) 白话文倡导者(11) 新文学典范(12)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第一人(13) 两大旗帜 (14) (德先生)、(15) (赛先生) 两大阵地 活动基地(16) 、舆论阵地《(17)》 主要内容 提倡(18) 反对(19) ;提倡(20) 反对(21) ; 提倡(22) 反对(23) ; 产生影响 动摇(24) 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为(25) 运动和(26) 思想的传播奠基;是一场全面的(27)转型运动,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1)封建专制统治 (2)民主共和 (3)出现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4)尊孔复古 (5)1915 (6)陈独秀 (7)上海 (8)《青年杂志》 (9)蔡元培 (10)陈独秀 (11)胡适 (12)鲁迅 (13)李大钊 (14)民主 (15)科学 (16)北大 (17)《新青年》 (18)民主与科学 (19)愚昧与专制 (20)新道德 (21)旧道德 (22)新文学 (23)旧文学 (24)封建思想 (25)五四运动 (26)马克思主义 (27)文化 【考情分析】 二、高考考过什么? 年份 地区 知识点 题型 分值 2016(第22题) 江苏 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 材料解析 15 2013(第7题) 江苏 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 选择 3 2016(第28题) 全国 白话文运动 选择 3 2016(第18题) 浙江 白话文运动 选择 3 2014(第14题) 四川 评价新文化运动 材料解析 4 2014(第38题) 山东 近代女性解放的原因 材料解析 6 (江苏201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 (2016浙江)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B) 三、高考命题的趋向 (一)高考方向:重能力,考素养 (二)高考考查: 1.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史实之间的深度联系; 2.通过新情境、新材料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我们该怎么办? “新”在哪? ---领悟“三新” 为何“新”? “新”影响 “新”在哪?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觉醒”的历程。 2.为了促使国人“最后觉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新主张”?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历程:器物 提倡民主与科学 主张: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愚昧与专制 反对旧道德 反对旧文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