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问题探讨: 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 一、碳循环: 思考与讨论: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2.碳由环境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碳循环: CO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机物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CO2 燃 烧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植物 动物 摄食 微 生 物 的 分解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思考讨论(P101) 1、“物质循环”的概念是什么? 2、这里的“物质”指什么? 3、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4、循环的范围有多大? 二.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H、O、N、P、S 无机环境 生物 群落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注意: 1.物质: 2.范围: 4.特点: 3.循环: 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止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全球性 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CO2过多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 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用箭头的形式表示物质、能量是如何流动的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联系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循环全球性(生物圈) 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特点: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 实例:碳循环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泥炭、煤、石油 大气中的CO2库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练习: D 练习: 1.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A、B、C 、D各代表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何种成分? C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A为消费者,D无机环境 C D B A 3.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庄主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曾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地喷洒有机磷杀虫剂,几年后显而易见的是( ) B ①彻底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 ②害虫的抗药性愈来愈强 ③消灭了该地区杂草 ④这个地区鸟类数量减少 ⑤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带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的成分 A ①② B ②④⑤ C ③④ D ②③ *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