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媒介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案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媒介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媒介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案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类型:教育科研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课题负责人姓名],[主要成员姓名]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5月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媒介化的大背景下,媒介在塑造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介记忆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形式,通过传递和再现历史事件、文化符号和民族情感,对民族认同的构建和传承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媒介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民族认同教育和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媒介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记忆的内涵、特征、功能等方面,以及对媒介记忆在历史叙事、文化传承、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然而,对媒介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媒介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记忆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的关系,以及媒介记忆在塑造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媒介记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和民族认同构建。
发展趋势: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媒介记忆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关注媒介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媒介记忆在新时代民族认同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媒介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民族认同教育和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
(1)媒介记忆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2)媒介记忆在历史叙事、文化传承、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应用;
(3)媒介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机制;
(4)媒介记忆在新时代民族认同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媒介记忆、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等领域的理论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媒介记忆个案,分析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机制。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媒介记忆在民族认同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实践应用,为本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
(1)形成一篇关于媒介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案研究的学术论文;
(2)形成一套关于媒介记忆在民族认同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的实践指南。
成果形式:
(1)学术论文;
(2)实践指南;
(3)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3年5月-2023年8月:课题申报、文献调研和开题报告撰写;
(2)2023年9月-2024年6月:个案分析、实地调研和中期报告撰写;
(3)2024年7月-2025年6月:数据整理、论文撰写和成果整理;
(4)2025年7月-2025年12月:成果汇报、课题结题和成果推广。
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和协调,以及论文撰写和成果汇报;
(2)主要成员:负责文献调研、个案分析、实地调研和中期报告撰写;
(3)参与成员:负责数据整理、论文撰写和成果整理。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经费预算:
(1)文献调研费:5万元;
(2)个案分析费:10万元;
(3)实地调研费:15万元;
(4)论文撰写费:10万元;
(5)成果整理费:5万元;
(6)其他费用:5万元。
设备需求:
(1)电脑:用于文献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2)打印机:用于打印文献、报告、论文等;
(3)录音笔:用于实地调研时的录音;
(4)摄像机:用于实地调研时的摄像。
九、参考文献(略)
注:以上内容仅为开题报告的提纲,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媒介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媒介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案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类型:教育科研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课题负责人姓名],[主要成员姓名]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5月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构建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而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在塑造和强化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深入探讨媒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