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doc

发布:2018-01-25约7.3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 张宁 侯江业 蔡飞 刘志斌(通讯作者)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二病区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治疗方法相比, 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快速止痛、改善生活质量、便于推广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60-0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多,临床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为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止痛和药物治疗,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众多的其他系统疾病[3]。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技术逐渐成熟,并且成为治疗OVCF的主要手段之一。1984年法国医师Galibert等[4]通过PVP技术第一次用于治疗1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血管瘤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本文就这一技术用于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综述如下。   1.基本技术   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在X线下透视,做水平位及矢状位定位,标记椎体及椎弓根,用2%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局部麻醉,由皮肤浅层至椎体附件的骨膜麻醉,采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完成每步操作,并且使X线投照方向与椎体终板保持平行;正位透视需两侧椎弓根影与棘突距离相等。将穿刺针针尖置于椎弓根影的外上方,再将C型臂X线机调到侧位,将带芯穿刺针钻入,当侧位显示带芯穿刺针针尖达到椎体后壁时,正位上应显示穿刺针针尖位于椎弓根影的内侧缘,此时表示进针方向正确,然后继续将针尖钻2~3mm后停止,其理想位置为侧位显示椎体前3/4处,由后上向前下倾斜。连接注射装置,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把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C型X线机监视椎体内骨水泥的填充情况,骨水泥填充满意后停止注射,待骨水泥完全凝固前取出手术器械。   2.适应症与禁忌症:   2.1 适应症   PVP主要的适应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肿瘤导致的顽固性椎体源性疼痛,其他如椎体血管瘤、骨坏死、成骨不全、椎体内真空现象等也是一些适应症[5]。Heran等[6]认为:①椎体压缩骨折的时间lt;3个月,并且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②椎体压缩骨折的时间gt;3个月的,存在骨折不愈合者;③椎体压缩骨折显著,并进行性发展的脊柱后凸畸形,且Cobb 角gt;20deg;者。   2.2 禁忌症   目前公认的禁忌症包括[7]:(1)椎体高度完全丢失或椎体高度小于正常椎体高度的1/3者;(2)游离骨片进入椎管着;(3)患者不可耐受急诊椎板减压椎管探查;(4)孕妇;(5)疼痛与椎体塌陷无关的患者;(6)双侧椎弓根骨折者;(7)处于急性期的爆裂性椎体骨折和高能量骨折的患者;(8)不能耐受手术的椎体骨性肿瘤患者;(9)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10)临终期患者;(11)有局部皮肤感染的患者;(12)对可膨胀球囊材料、造影剂或骨水泥过敏者等;(13)因病理性和(或)外伤性原因导致椎体后壁的完整性破坏者等。   3.主要并发症   3.1 骨水泥渗漏   PVP术后常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相关文献报道发生率可达30%~73%[8-10]。Belkoff等[11]的研究显示在椎体注射2ml骨水泥即可恢复强度,但是恢复椎体的刚度,在胸椎需要4ml,胸腰段4ml,腰椎则需要6ml 的骨水泥。因此,不应盲目追求椎体的刚度,注入过多的骨水泥,导致渗漏发生。同时,在骨水泥注射时机上,应当在其成为牙膏状(拉丝期) 时注入[12-13],此时的骨水泥可以有效的与周围的骨组织紧密结合,并可避免稀薄期时由于骨水泥的流动性大,可以顺着椎体滋养血管孔道和椎体骨折形成的缝隙流出,造成渗漏的发生。因此适当的骨水泥注射剂量及粘滞性可以有效预防骨水泥的渗漏。   3.2 栓塞   在进行椎体成形术时,需要较大的注入压力才能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这种较大的注入压力可使骨水泥经椎体内的静脉丛走形进入腔静脉系,然后进入体循环栓塞相应的器官,肺栓塞是最常见的,也有文献报道其他器官的栓塞。据相关文献报道,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