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浙江大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r y LM IS LM’ BP 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赤字 第六节 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引入国际经济部门后,宏观经济变得更加复杂,理想的状态是国内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国际部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r y IS LM BP y0 r0 E 对失衡的调整 r y IS0 LM BP0 y0 r0 E IS1 BP1 r1 y1 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整是通过IS曲线和BP曲线的移动来实现的。 在低于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条件下,可以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收入和利率,进而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r y IS0 LM BP y0 r0 E yf IS1 LM1 BP1 A 第九章 经济增长理论 三大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知识 1、含义:(最简单的定义)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库兹涅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包含了3个含义:① 经济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② 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③ 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① 人均产量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② 生产率本身的迅速增长。 数量特征 ③ 经济结构的变动速度是高的。 (产业结构升级) ④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城市化) 结构特征 ⑤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运输和通讯) ⑥ 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3/4处于落后) 国际扩散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1、资本 物资资本——有形资本,指设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 2、劳动 劳动力的增加 ----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3、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率,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 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三、增长核算 即为对增长的测量,也就是索洛剩余 四、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劳动 2、资本存量的规模 3、资源配置状况 4、规模经济 5、知识进展 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知识存量的增长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定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储蓄率保持不变 3、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资本和劳动 4、劳动力按不变比例增长 5、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 6、规模报酬不变 二、模型的基本内容 v表示资本产出比,则 由于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故 由于不存在折旧,资本增量全部来源于新投资,则 由于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 投资等于储蓄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故 该式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于资本产出比之比。 由于v是资本的实际变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的比例,则一定的储蓄比例之下,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为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 企业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例 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等于企业家满意的增长率,那么实际资本产出比应当等于企业家满意的资本产出比。 自然增长率: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刃锋,黄金时代,自然增长率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基本假定 1、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 2、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人均形式 二、基本方程 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投资减去折旧 上式两边同除以N 由于 则 有 两侧同除以N,则有 得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三、稳态分析 稳态:长期均衡状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则均衡水平,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 人均储蓄等于资本广化。 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的数值都是不变的,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的增长率为零,但总产出与总资本会增加,只不过其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由于k= 固定,所以总资本存量K必须与劳动力按同比率n增长。Y亦同。 在资本深化阶段,产出增长率高于其稳态值,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贫乏的国家的增长快于资本富裕的国家。 如果经济偏离稳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