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基本概念.ppt
********************关于动物传染病学基本概念第1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一章传染过程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传染过程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的机体和动物机体的反应这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第2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三、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第3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传染病的特征1、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4、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5、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6、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第4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二节机体对传染过程的作用一、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多种抗原物质,而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生理性免疫应答。通过以下三方面的功能来体现。1、屏障作用:外部有皮肤与粘膜屏障,内部有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等。2、吞噬作用3、体液作用第5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特异性免疫动物患某种传染病痊愈后,或病原微生物(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机体可产生针对该种微生物的免疫能力,机体常可抵抗同一种病原体的再次感染,称为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刺激B细胞,使其转化为浆细胞,产生多类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大类,即免疫球蛋白G、A、M、D、E,它们是构成体液免疫的基础。2、细胞免疫是指动物体内T淋巴细胞和其它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生、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不能通过血清传递,只能通过致敏淋巴细胞传递,故称细胞免疫。第6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三节病原体对传染过程的作用一、细菌的致病作用1、侵袭力2、产生毒素的能力二、病毒的致病作用三、病原体的侵入数量四、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与特异性定位五、病原体的变异性第7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四节感染的类型一、按传染病的病程长短分1、最急性型:2、急性型:3、亚急性型:4、慢性型:二、按传染的发生分1、外源传染:2、内源传染:第8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按病原的种类分1、单一感染:2、混合感染:3、继发感染:四、按临床表现分1、显性感染:2、隐性感染:3、一过型感染:4、顿挫型感染:第9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五、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身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外界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床症状,或其症状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若由此种动物采血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六、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取死亡转归的一种病毒感染。其与持续性感染的不同点,在于疾病过程缓慢,但不断发展而且无例外地死亡。第10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五节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一、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时起,直至出现最初的一些临床症状为止,这一段时间称潜伏期。几种重要传染病的平均潜伏期炭疽:2~3天口蹄疫:2~4天结核病:16~45天猪瘟:1周鸡新城疫:3~6天马传染性贫血:10~30天第11页,讲稿共3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了解潜伏期长短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1、确定检疫(隔离)期限。2、判定传播途径。3、判断流行过程的长短。4、推算病畜的感染日期。5、确定紧急免疫动物的观察期限。6、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危险的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