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最新国际-ictsd.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 月 25 日会议发言要点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综合室主任 田春秀
一、气候变化最新国际、国内形势
1、气候变化最新国际形势
进入 2007 年以来,随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
四次评估报告结果的发布(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可能性至少达到
90%。
)以及气候变化国际进程的快速推进,气候变化问题急剧升温,
已跃升为国际政治、经济等重大议题的榜首。在 2007 年 1 月举行的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气候变化成为最重要议题之一;2007 年 3
月举行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重点研究欧盟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
对策;2007 年 6 月,气候变化问题首次成为“G8+5”领导人会议的
核心议题;9 月召开的2007年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将气候变化
作为重要议题,并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悉尼宣言》。
从联合国系统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2007年 1月 1日就任后,
明确表示将气候变化列为重要工作议程;2007 年 4 月,联合国安理
会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题讨论气候变化问题;2007 年7月 31日,联合
国大会开始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非正式专题辩论,这是联大历史上第
一次就此问题进行辩论;此外,气候变化问题是第 62 届联大优先关
注解决的问题之一,有8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 9 月
24 日就气候变化问题召开的高级别对话会。
此外,气候变化与贸易问题的关系将越加紧密。
1
2、气候变化国内工作新进展
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为了积极应对新的气候变化
国际形势,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根据科学
发展观和和平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中国今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体制和战略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
一是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出现了质的飞跃
2007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担任副组长。
即气候变化国家协调机制由原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变为国家
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实现了体制上的升级。
6月 4 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明确了到 2010 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
域及其政策措施。
6月 14 日,国务院新闻办与科技部并发改委等14 个部委联合发
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7 月 9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
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领
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分工方案。
二是各地方、各部门加强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领导,充实力量,提
升水平
一些相关部门对新形势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制定了具体方案
和设想,加强机构建设,增加人员投入。各部门还纷纷加强了其技术
2
支持队伍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提升研究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决策
服务。各地方也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好《应对气候变
化国家方案》。
三是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如火如荼
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与印度、巴
西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气候变化双边对话机制;与欧盟、日本、澳大
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气候变化双边磋商机制,并在这些机
制下开展了具体的项目合作。此外,与英、法、挪、丹、意等在气候
变化领域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二、 “协同效应”(co-benefits)与“协同控制”(co-control)
在能源节约、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控制的政策措施之间存在着相
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国际上叫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
一词是 IPCC 提出的概念,这种理论认为减排温室气体的措施可以为解决当地环
境问题带来辅助效应。后来中国的专家们研究后提出,节能和污染防治政策也可
以为减排温室气体做出贡献。所以,现在理解的协同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减少了其他局域污染物排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