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第五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四节 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系统动力学发展历史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步骤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系统动力学是研究信息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它有效地把信息反馈的控制原理与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结合起来,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从研究系统的内部结构入手,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模型实施各种不同的政策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展示系统的宏观行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 系统动力学发展历史 系统动力学是由美国MIT的福雷斯特(J.W.Forrester)于50年代提出的,并最早应用在工业管理中,称为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 最有影响的还是在70年代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全球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方面的未来和发展研究,通过在全世界发行的《The Club of Rome》研究报告(即《增长的极限》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动力学模型(World Dynamics)。 70至80年代是系统动力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应用遍及社会、经济、环境、军事、国防以及工程领域的许多方面。故将该研究方法统称为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有时简称SD)。 *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研究社会系统,能容纳大量变量,可达数千个以上 既有描述各因素因果关系的结构模型,又有专门形式表现的数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的仿真实验能起到实际系统实验室的作用。 * 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步骤 七个阶段:(1)问题辨识与定义,确定系统结构和设计最佳运行参数。(2)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外部因素不从本质影响系统行为。(3)分析各要素间的因果关系。(4)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构造(5)仿真实验(6)结果分析,检验仿真是否达到预期目的。(7)模型修正:系统结构、运行参数,系统边界 系统动力学研究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迭代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有可能反复,但每一次反复都将加深对系统和问题的理解 * 因果关系图 某因果关系中的结果经常是另一因果关系中的原因,若干因果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因果序列。 一个指定的初始原因依次对整个因果链发生作用,直到这个初始原因变成它自身的一个间接结果,这个初始原因依次作用,最后影响自身,这种闭合的因果序列叫因果反馈回路(Causal Feedback Loop)。 一组相互联结的反馈回路的集合就构成了反馈系统。 反馈回路的基本特征:互为因果。 因果关系图(因果反馈回路) 因果箭→因果链→因果(反馈)回路 SD结构模型化原理 基本原理 决策 信息 行动 系统 状态 速率变量 水准变量 信息 流 (行动) (Rate) (Level) 四个基本要素——状态、信息、决策、行动 两个基本变量——水准变量(L)、速率变量(R) 一个基本思想——反馈控制 * 系统动力学的流图符号 ① 流 实物流 信息流 ② 速率变量 ③ 水准变量 L1 ④ 辅助变量 A1 。 R1 R1 ( ) 。 系统中的活动或行为 流随时间变化的活动状态 反映系统状态 反映系统状态 * ⑤ 参数(量) (常量) (初值) ⑥ 源与汇 ⑦ 信息的取出 L1 。 A1 。 。 一次运行中保持不变的量 流的来源、归宿 小圆点:信息源 箭头:指向信息的接收端 * 系统动力学方程变量 任何决策反馈回路一定要包含两种基本变量 一种是状态变量(或称为水准变量Level) 另一种是决策变量,也称变化率(或称速率变量Rate)。 * 在系统动力学中,设状态变量集合为L=[L1, …, Ln]T,变化率为R=[r1, …, rm]T,依据以上分析,又由于变化率R是状态L、辅助变量A以及参数P的非线性函数,通常不可能有解析解,可采用数值解法求解。如欧拉法。 在SD的仿真中,Δt 用DT表示,Level(现在)和Level(过去)分别表示现在时刻、前一时刻状态值,R为流入Rin、Rout的净流率,有 Level(现在)= Level(过去)+ DT*(Rin-Rout) * 思考题 1. 有如下排队系统,试画出系统中顾客排队的队长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统计计算仿真运行长度为40分钟时系统中顾客排队的平均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分别为Ai=5,6,7,14,6(单位:分钟,i表示到达顾客的顺序号),为第i个顾客服务的时间分别为Si=12,5,13,4,9(单位:分钟)。 2. 一库存系统,一年的总订货量为3000件,初始值为100件,每月的消耗量相等(按25天计算),消耗速度相同,按月订货,每月缺货的天数允许为3天,提前期为5天,试画出库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每件货物的保管费为1元,每次订货费为5元,每件货物短缺引起的损失费为2元,试解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