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发布:2025-03-27约1.17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的大青铜立人像,铜器中的尊、盘等重要礼器,从形制到纹饰,均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制作技术。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A.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问文明交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

C.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D.周边环境的影响

3.2017年底,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美国国务卿在声明中说:“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这一现象说明

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的国际关系 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

C.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 D.美国在国际移民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

4.有学者认为,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这种纤细入微的情调,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的闪光丝绸的美化的表现形式,在温文尔雅的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面前,揭露了一个他们乐观地早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见,当时

A.欧洲社会生活水平低下 B.中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C.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D.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5.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农民从此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恩格斯认为拿破仑战争

A.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 B.传播了民族民主意识

C.促进了工业革命扩展 D.瓦解了近代殖民体系

6.西周各诸侯国的统治区域有国与野之别,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遇有“国危”“国迁”和“立君”等重大事项,国君会征询国人的意见;野人是被征服地区传统居民,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得到保留但身份不同于奴隶。材料反映出西周各诸侯国

A.带有集体统治和部族色彩 B.未真正实施宗法制分封制

C.使西周政权趋于松散状态 D.民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

7.根据近年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吴问篇》中记载,春秋晋国赵氏采用最大亩制,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同时,赵氏“公无税焉”,不按亩征税,其余五卿都“伍税之”,即五分抽一的税制。在齐国,田成子对外借粮继续用先辈的小斗进、大斗出的办法。这些举措

A.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B.推动宗法关系逐步瓦解

C.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确立了私田的法律地位

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朋溃,而秦亡为其最后之一幕。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西汉“封建”思想的复活

A.属于“汉承秦制”的产物 B.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有关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削弱了察举选官的客观性

9.下表是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开凿情况。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

开凿时期

河道特征

运河的起止点

隋朝大运河

始建于隋朝大业元

年(605年)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其地理方位成“弓”形。

涿郡——余杭

元代大运河

始建于元朝至元十

八年(1281年)

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朝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其地理方位是“弦”形。

大都——杭州

A.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重心的形成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出农耕文明外向性发展特征

10.吕思勉认为:“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A.破除了结党营私之弊 B.有助于公平选拔人才

C.促进了教育制度发展 D.加速了贵族政治瓦解

11.宋初,曾令诸郡毁废城垣,各地被迫或自发毁弃城壁的现象较普遍,导致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这种不提倡内地州县筑城的政策,基本上延续了整个宋代。宋的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B.促使市坊制度的瓦解

C.造成地方秩序混乱 D.践行了无为而治思想

12.《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自淳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