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doc
PAGE
5-
课时分层作业(五)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建议用时:45分钟)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其次空间。结合所学学问回答1~3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A.黑暗 B.低温
C.缺氧 D.海冰破坏
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地价廉价,搬迁人口少
D.隐蔽性好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A.海底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海底隧道
1.D2.D3.D[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利用方式。第1题,陆地的两极地区在极夜期间也有黑暗和低温现象,陆地上海拔高处也存在缺氧现象。第2题,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不存在人口的搬迁。第3题,海底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
2010年11月15日,天津临港三期围海造陆管线爱护段围堤工程首组箱筒成功下沉。该工程将对渤西管线发挥重要的爱护作用,彻底消退临港三期围海造陆施工对管线安全的影响。据此完成4~5题。
4.临港所造陆地主要是天津的()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行政区
5.关于围海造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冲突的重要途径
B.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古老而科学的方式
C.围海造陆不需要其他配套建设
D.100多年来,澳门人利用此方法使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多
4.B5.A[第4题,临港所造陆地主要是天津的工业区。第5题,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冲突的重要途径,但需要科学论证。]
6.(易错题)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走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D[从波斯湾出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南海,再经台湾海峡到上海港,这是从波斯湾运往上海的最近航道;故选D。点拨:考查我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的运输路线和世界上主要的海运要道;结合我国能源消费的热点,海洋运输具有鲜亮的时代性。]
7.有关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本建设海上机场和人工岛是为了缓解日本人多地少的冲突
B.荷兰很早就用风车排水的方法,人工围海造陆
C.英法海底隧道与日本濑户跨海大桥交通流量都受海洋气候影响
D.海底能够贮存大米主要是由于海底温度变化小且温度低
C[海底隧道的交通流量一般不受海洋气候影响。]
8.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筑及治理费用低
D[海上工厂不占用陆地面积;海上工厂主体比较小;海上工厂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加工,离原料地近,A、B、C正确。与陆地工厂相比,海洋工厂建筑乃治理费用高,D错误。故选D。]
9.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A[B属于海上钻井平台;C属于人工岛;D海上城市;故选A。]
10.图中该岛海疆空间资源利用合理的是()
A.甲、丁处适合围海造陆,乙处可以填海造陆
B.丙海湾适合建跨海大桥
C.甲处适合建挥发性垃圾填埋场
D.为了保证环境质量,适宜在丁处建化工厂
B[丙海湾海疆面积狭小,沿海地区地势平坦,适合建设跨海木桥,B正确。乙处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填海造陆工程难度大,A错误;由图可知,甲、丁位于盛行西风的上风向,建设挥发性垃圾填埋场或化工厂会污染环境,C、D错误。]
11.以下为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缘由。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实行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陆地面积扩大,南方滨海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快,城市用地需求增加。第(2)题,结合上题缘由分析可以得出对应措施。
[答案](1)特点:海岸不断向海洋推动,推动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
缘由: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2)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开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爱护海洋生态环境。
12.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都存在岛屿归属和海洋划界的争议
B.我国海洋环境问题中,污染仍较严峻,海洋生态压力大,海洋灾难频发
C.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的总体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D.我国海洋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
C[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的总体水平仍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13.目前,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