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读书笔记300字.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读书笔记300字
在冯志的文章《一个消逝的山村》里,我同样看到了一个感觉历史的人,一个感受生命的人,一个让时间与生命完美融合的人。这行云流水的文字中,作者将自己置身与两个不同的历史空间中,现在与过去。一切都起始于一条“没有历史负担”的石路上,作者由此引出了一段关于在这条石路上,以及这条石路通往那个消逝的村落的故事。
全文的结构是相似,总是将思绪徘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段首首先描绘出真实的山村形态,段尾又牵引出自己对这个消逝山村的联想。使整篇文章显得层次清晰,同时又形成了这个村庄现在与过去鲜明的对比,不仅也流露出了作者的一个疑问:“消逝的村庄,那么没有消逝的什么呢?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话给了我们答案。这句出自李之仪《卜算子》的诗词,本指恋人两地相恋,这中间巨大的空间距离;此处却被暗喻为这历史长河间的时间距离。还是那澎湃的长江水,还是那片青山翠林,还是那我们看到那条石路。东西还依然在,只是看到人不同了,看到这优美景致时的心情也不同了。在第七段时,作者还运用“菌子”作为连接这两个时代的媒介,用“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的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又一次论证了历史空间观。
如此的美景美致,被作者一段插叙所打断,“战争”是这村落消逝的真正原因。人口骤减,房屋倒塌,成堆的尸骨,现在早已不能寻见,连“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正是这巧妙的描述,又一次论证了作者的想法:人类文明史中必定充满了杀戮与野蛮,但大自然会用其最大的宽厚与仁慈来化解这一切。所有的生命在大自然中都有过存在的痕迹,也许你会在人类的文明中留名青史,但在大自然看来,所有的人都享受这同样的待遇。
最后作者明白了自己于生命与时间以及大自然的关系。那就是像“鼠曲草”一样谦虚,像那“村女”一样恬静,像“山村”一样质朴。让大自然带这你去领略这生命的含义,平静与安详;让大自然带你去感受这时间的定义,白驹过隙,但每分每秒都的留念,即使你会永远消逝在这无尽的生命长河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