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ppt

发布:2017-08-31约2.46万字共17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落实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不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开展交通建设工程安全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作 推行精细化施工管理 (三) 强化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完善工程建设安全制度 出台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 形成安全监管体系 * 优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站点、视频监控系统、监管装备布局 安全管理系统(SMS)对水运危化品企业和船舶全覆盖。增强船舶防污监管和渡口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四)完善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 * 推动辖区内水上搜救中心、搜救基地建设 推动溢油应急设备库和打捞船等设备建设 加大培训和演练力度 完善辖区水上应急搜救体系 (四)完善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 * (五)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构建应急保障体系 建立紧急运力储备 以市为单位,配备不少于20辆客车和20辆大中型货运车辆 在国家级应急状态下,保证第一批50-100辆车辆能在12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 以市为单位,组建水运应急保障专业分队,配备不少于10艘货物运输船舶 在各级政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协同公安、消防、部队和120急救中心等部门,建立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和队伍 * 完善监测和应急预警 系统建设 形成基本覆盖重要水陆交通的气象监测网络 基本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加快构建交通运输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体系和机制 (五)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 推动航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南京、如皋和淮安三个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和无锡、徐州等七个通用航空服务保障站建设 结合国家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工程,初步形成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到2015年,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30分钟响应时间覆盖全省80%以上区域,45分钟响应时间覆盖全省90%以上区域的体系 (五)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 构建应急救助网络 合理布局应急运输队伍集结地、应急物资储备点、危险品应急救援中心和医疗救助站 逐步建立集运力集结、资源补给、医疗救助、车辆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交通应急救助网络。 (五)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 建设交通战备公路 改善部队的出行条件 继续在沿海及长江港口建设战备滚装码头 在战略要地合理布局战机跑道 深化新造民船贯彻国防要求试点成果 在设施建设和运载工具建造中贯彻国防要求 (五)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六)关于科技与人才 * 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战略 ——江苏六大战略之二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经济国际化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 突出了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突出依托与发达国家的友好省-州平台,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科技与人才 (四)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 显著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六、科技与人才 (一) 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 (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以政府部门为引导系统 以实施部门为监督和管理系统 以国内外高层次专家为主的咨询和指导系统 以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专业咨询机构为主的研究支持系统 以设计、施工、设施装备等龙头企业为主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系统 形成有江苏特色的交通科技创新品牌 (1)全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 (一)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 * 重点支持对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整体提升、支撑引领行业发展效果显著的重大科研项目 依托四大科研基地,结合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泰州大桥、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临海高等级公路等项目,加强沿海港口建设运营技术、深水航道建设、特大型桥梁建设运营监测、路面再生利用、生态航道建设养护、临海环境软土地基处治和桥梁耐久性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2)加强交通运输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一)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 * 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输组织优化、智能交通、安全保障等领域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加强生态航道、生态公路和生态铁路建设。主要集装箱港区场地轮胎吊全面实施“油改电”改造 加强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温拌沥青、橡胶沥青等技术在公路建设养护领域的应用 研究与推广液化天然气(LNG)在运输船舶上的应用 建立和推广成熟的科研和技术目录,包括标准、规范、工法、工艺流程、管理指南,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运用 注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不断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建材回收率 (3)推进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一)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 * 培育和建设若干行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作为行业技术开发、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平台 依托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和京沪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 ,使水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