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逻辑、历史进程及价值意蕴——兼论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吕瑶.pdf
||2022.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逻辑、历史进程及价值意蕴
——兼论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
□吕瑶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探寻民族复兴道路的百年历史征程。从出场逻
辑来讲,赓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其理论基石,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是其内在基
因,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超越是其现实参照。从历史进程来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中国式现代化历经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救国之路(1921—1949年),实现从工业化到四个
现代化的兴国之路(1949—1978年),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富国之路(1978—2012年)以及开
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2012年以来)四个阶段。从价值意蕴来讲,中国式现代
化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的创新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板,为人类文明
和谐共生贡献东方智慧。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22.04.001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22)04-0005-10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吕瑶(1991—),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长期以来,以资本单向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一百年来
代化模式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
[2](p64)
被视为唯一的和普世的。而作为继承、批判与超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
越西方发展范式的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却打破了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苦难
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揭示了现代化路径是多元与辉煌历程中逐步建构的既体现现代化的一般规
的而非同一的。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对律,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独特优势(指导思想、价
此评论道:“数十年来,中国一直在摸索自己的模值立场、路径方法等),力求实现全方位转型、整体
式,从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实践经验的成败中汲性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呈现出规模大、效率
取教训,同时立足于本国国情,寻找一条融合资本高、步子稳、借鉴性强的鲜明特征。
[1](pXV)
主义与社会主义优点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截至目前,国内外学界围绕现代化、中国式现
·005·
代化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成果。既有将以往彼此分割的各国家、各民族、各区域强制性
研究大多从线性视角出发探讨相关议题的科学内凝聚在一起,它推动并加速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
涵、主要特征、演进历程、基本经验、现实启示等,进程。其二,立足于世界历史和全球发展的视角
侧重于对理论的宏大叙事或者常规研究,关于实审视落后的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曾在
践层面的空间布局和各坐标系间的对比研究有待《资本论》中就“何为现代化”给出过相关依据:“工
进一步展开。加之,随着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
[5](p8)
这一概念的高度关注,势必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