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负反馈基本概念.ppt

发布:2023-09-15约3.39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凡是将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迭加,从而影响输出的手段,称为反馈。 若引回的信号削弱了输入信号,就称为负反馈。若引回的信号增强了输入信号,就称为正反馈。 这里所说的信号一般是指交流信号,所以判断正负反馈,就要判断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同相(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作用相同)是正反馈,反相(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作用相反)是负反馈。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放大器 输出 输入 取+ 加强输入信号 正反馈 用于振荡器 取 - 削弱输入信号 负反馈 用于放大器 开环 闭环 反馈网络 ± 叠加 反馈信号 实际被放大信号 反馈框图: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反馈类型 1.按反馈信号的频率分 : 直流反馈—— 反馈环内存在直流通路,直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Q。 交流反馈—— 反馈环内存在交流通路,交流负反馈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交流正反馈主要用于产生自激振荡。 2.按反馈极性分: 负反馈—— Xf↑ → Xi’↓ 正反馈—— Xf↑ → Xi’↑ 第四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若引回的信号削弱了输入信号,就称为负反馈。若引回的信号增强了输入信号,就称为正反馈。 这里所说的信号一般是指交流信号,所以判断正负反馈,就要判断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同相(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作用相同)是正反馈,反相(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作用相反)是负反馈。 第五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反馈极性的判定多用瞬时极性法, 其步骤如下: (1) 首先在基本放大器输入端设定一个递增“ ”(或递减“ ”)的净输入信号 负反馈和正反馈的判断方法: ⊕ (1)假设输入信号电压的瞬时极性对地为“+”。 (3) 第六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2)根据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电压的相位关系,逐级标出各相关点的电压瞬时极性,从而得到输出信号的极性,最终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 在上述设定下, 按下图规律推演出反馈信号的变化极性。 (3) 判定在反馈信号的影响下, 净输入信号的变化极性。如果反馈信号的极性与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同(使净输入信号增强)的为正反馈,反之为负反馈。 CE CC 第七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判断反馈的方法——瞬时极性法 例:判断Rf的反馈性质。 是负反馈 +UCC RC C2 C1 Rf ui uo i ib if ? ? ? 第八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例:判断Rf是否负反馈 uC1 uB2 uo ui i iB iF uF RE2 Rf RE1 RC1 RC2 +UCC iE2 ? 是负反馈 ? ? 第九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负反馈 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稳定静态工作点 负反馈的类型 第十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负反馈的分析步骤 3. 是否是负反馈? 4. 如果是负反馈,那么是何种类型的负反馈?(判断反馈的组态) 1. 找出反馈网络(电阻或电阻和电容)。 2. 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 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1. 交流反馈与直流反馈 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有的反馈只对交流信号起作用(交流反馈);有的反馈只对直流信号起作用(直流反馈);有的反馈对交、直流信号均起作用(交直流反馈)。 若在反馈网络中串接隔直电容,则可以隔断直流,此时反馈只对交流起作用。 在起反馈作用的电阻两端并联旁路电容,可以旁路其交流作用,使其只对直流起作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增加隔直电容C后,Rf只对交流起反馈作用。 注:本电路中C1、C2、C3也起到隔直作用,是耦合电容。 + – C1 RB1 RC1 RB21 RB22 RC2 RE2 CE C3 C2 +UCC uo ui + – T1 T2 Rf RE1 C 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增加旁路电容C后,RE1只对直流起反馈作用。 C + – C1 RB1 RC1 RB21 RB22 RC2 RE2 CE C3 C2 +UCC uo ui + – T1 T2 Rf RE1 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2.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信号,反馈量与输出信号的电压量成比例。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信号,反馈量与输出信号的电流量成比例。 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减小输出电阻。 电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