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媒体技术课程讲义.ppt

发布:2017-01-03约2.06万字共9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4 网络技术 (3) 1.现有网络 (1) 各种媒体的不同网络要求 中等质量的压缩视频一般要求每秒传送25-30帧,但与广播电视相比,一般屏幕图象窗口尺寸仅为广播电视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通常可使用2.04Mbit/s的传输设施,压缩标准为MEPG-1。 高质量压缩电视是未来电视和计算机发展的方向。它要求的视频的应用要求6Mbit/s~30Mbit/s带宽,压缩标准为MENG-2。多媒体会议系统电视业务带宽要求在128kbit/s~384kbit/s之间。其传输环境包括:局域网,ISDN连接,专用网和T-1线路等。 2.2.4 网络技术 (4) 2.现有网络对多媒体的支持情况 在LAN模式下,以基带方式传输,时间片被分给所有站和每个站的所有通信。另外,数据流被分成帧,利用帧进行传输。以太网、令牌网和FDDI为3种常见的共享媒体LAN。而以太网又可分为10M、100M和1000Mbit/s三种类型。 2.2.4 网络技术 (5) 2.现有网络对多媒体的支持情况 (1) WAN 面向连接。从技术上讲,线路可采用数字或模拟传输。数字线路使用宽带为支持连接专用。传播延迟也非常短,而且延迟仅受物理抖动影响。广域网络线路是完全等时性的,非常适合支持需要音频和视频传输的多媒体应用,但不支持多点传播。X.25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设计的处理低速低质的分组交换和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实现了错误检测和恢复这些比较复杂的机制。X.25以普通方式实现,因此比特率或传输延迟不能保证,所以X。25网络不支持等时性。 2.2.4 网络技术 (5) 2.现有网络对多媒体的支持情况 (1) WAN IP可在任何底层传输机制上工作,使用现在的设备可在300bit/s到1000Mbit/s之间工作。如需要在WAN上支持实时传输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应用时,IP技术受到其自省的局限。端系统可以解决由网络随机性带来的问题,得到的比特率和传输延迟可支持大部分多媒体应用,不论这些应用是同步的还是交互的。现在已对IP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已可以支持大部分多媒体应用。IP技术的另一个主要优点在于支持多点广播。端系统可以随时加进多点广播组。组的创建是动态的。在世界范围的因特网上建立一个实验性的多点广播网络Mbone,用会话目录告诉用户有关广播的信息。 2.2.4 网络技术 (6) 2.现有网络对多媒体的支持情况 (2)帧中继(DDN) 为一种分组交换技术,来源于X.25技术,是面向连接而且是为了满足随机复用数据通信而设计的。DDN可提供固定或永久连接的电路交换业务,其传输通道对用户数据完全“透明”码率为nX64kbit/s(n为1~31)以下的多媒体应用。延迟低且固定,带宽较宽,适用于多媒体的实时传输。但无论开放点对点,或点对多通信,都需要网管中心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限制了服务对象。 2.2.4 网络技术 (6’) 2.现有网络对多媒体的支持情况 (3) N-ISDN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是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网络。从公用电话网发展而来。能够支持2Mbit/s以下的多媒体应用,可实现实时应用,也可保证服务质量。MPEG-1编码码率为1.5Mbit/s.N-ISDN完全可以支持,再通过N-ISDN MCU建立多点连接,在N-ISDN上可开放较高质量的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 2.2.4 网络技术 (7) 3.宽带多媒体网络 (1)B-ISDN 现代通信网络已不再简单的满足传输语音及电报、传真等非话业务;多媒体信息数据、高清晰度电视图象及其他实时性、交互式数据越来越多地渗透通信领域当中。在ISDN基础上发展出来的B-ISDN,是可以支持任何码率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其中可开放从语音、数据到视频等业务。它可以在单一的网络下提供电话、数据、电视、高清晰度图象等多种业务,并能适应将来的新业务的发展需求,能够运行几乎所有的多媒体应用。 ATM是面向连接的,可模仿一个无连接服务。端系统可以同时与其他用户建立若干虚通路(VC)。其中一些VC可以合并为虚通道(VP)。 3.宽带多媒体网络 (2)宽带IP网 近几年因特网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因特网技术的最大生命力在于采用了TCP/IP,统一了上层通信协议,而其基础可以是任何现有网络。TC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