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4水循环与河流学案中图版.docx
PAGE
PAGE20
水循环与河流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向解读
多结合区域特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水循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强调对特定区域水体运动变更的过程描述和成因阐释
考点一水循环?
学问梳理
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水循环示意图
类型
环节名称
特点、作用
海上
内循环
A蒸发→B?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海陆
间循环
A蒸发→C→D降水?
—→EH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续表
类型
环节名称
特点、作用
陆地
内循环
I蒸发F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特别重要
2.成因
(1)内因:水在常温柔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更。
(2)外因:和水的重力,供应能量和动力。?
3.意义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相互联系起来。?
(2)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的输送和转换。?
(3)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4)水资源得到并能持续利用。?
特殊提示(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势能。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基础反馈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 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 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 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缘由是()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2024安徽六校教化探讨会联考)达来诺尔湖面积约189平方千米,湖水pH约为9.6,该湖区现为温带季风气候,寒暑变更猛烈,其年平均降水量约4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植被以草地为主。下图为达来诺尔湖等水深线(单位:米)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达来诺尔湖区域气候近期正在由暖湿向冷干转变,湖泊水位下降3米时湖岸线变更最小的是()
A.亮子河河口 B.耗来河河口
C.贡格尔河河口 D.沙里河河口
4.随着近期湖泊面积的萎缩,该区域变更可信的是()
A.流域面积会增加 B.湖水盐度会增加
C.入湖积累物增多 D.生物多样性增加
实力突破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①风风带
②距海远近。
③地形是否阻挡。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确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削减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削减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关注喀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变更地
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浇灌、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变更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
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行避开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浇灌、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变更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
地区大气
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削减下渗
真题通关
(2017全国Ⅰ卷,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假如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