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述评与前瞻.pdf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23)02-0019-12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述评与前瞻
傅慧芳白茂峰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议题持续深耕,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研究
成果。学者们从不同维度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界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总结了中
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价值意蕴,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当下既有研究在梳理中
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的历史分期、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谱系以及提供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范式方面
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为后续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学术基础与研究参照,但在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视角方
法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现实问题的回应与研究等方面仍存在较为广阔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学界应当
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体系化阐释、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视角方法、直面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现
实问题,以高质量研究服务和贡献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人类文明新形态
DOI:10.16365/j.cnki.11-4054/d.2023.02.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究的创新空间和研究进路,以此为新时代新征程
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进一步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
未有之大变局,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借鉴。
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以伟大的
一、我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
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
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规律性认“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由欧洲文艺复兴
识,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时期著作里首先使用的“Modern”(现代)一词演化
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发展而来的,其在英文中具有“使成为现代的”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意。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
①的重大论断之后,学界围绕
明确提出“两个创造”人类文明的追求方向,不仅是人类社会在工业革
这一论题进行了多方位梳理和细致审思,形成了命基础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逐步过渡的世界
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历史过程,也是伴随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不断完
度上呈现出当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基本面善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人的思维和精神世界
貌,彰显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议题的高度等日益变迁发展的特定历史过程,表征着一种新
学术自觉及理论关怀。为更加准确地了解近年来的文明形式的形成和确立。
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基本态势和概况,从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历史来看,其最早盛行
本文在整体把握我国现代化理论研究历史脉络的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与欧洲,如丹尼尔·勒纳、
基础上,重点围绕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阿尔蒙德、帕森斯、沃勒斯等一批经济学家、政治
研究成果展开回顾与梳理,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研学家和社会学家聚焦人类社会如何从传统的农业
收稿日期:2023-01-10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理论研究”(22VRC108)
作者简介:傅慧芳(1974—),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白茂峰(1996—),男,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两个创造”即“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
出版社,2022年,第10页。
-19-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