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青贮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编制说明.pdf
《水葫芦青贮技术规程》
北京华夏草业联盟团体标准
编制说明
二〇二〇年八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00年以来,项目组承担福建省科技厅科技项目“开发和合理
利用福建省饲草资源技术的研究”(JK2009010)、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科研项目“饲草表面乳酸菌种群特性研究及高效菌株的开发利用”
(2013DBS-4)、“糖组分与饲草乳酸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研究”
(2015JQ-2)、“南方地区主要牧草青贮发酵特性及提高青贮品质的
研究”(YC2016-9)、“山羊日粮配制及农作物副产品利用技术集成
与示范”(sbmd1622)、“非常规饲料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项目,经过
多年的有效实施,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水葫芦青贮技术。本标准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陈鑫珠副研究员组织相关科技
人员开展《水葫芦青贮技术规程》制定的研究。标准性质为推荐性标
准。
(二)起草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三)主要起草人及分工
性
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别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陈鑫珠女副研究员项目起草负责人
畜牧兽医研究所
室主任/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黄秀声男规程汇总、标准宣贯
员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黄小云女助理研究员牧草利用与品质分析
农业生态研究所
庄益芬女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参与规程汇总、定稿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农业青贮调制技术示范推广、标准
张诚进男畜牧站长
农村局宣贯
陆晓莉女助理畜牧师福州市畜牧站品质检测分析
2
(四)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学名凤眼莲,属雨久花
科凤眼莲属,为多年生水生植物,原产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
流域。广泛分布于葡萄牙、新西兰、亚洲、北美、大洋州和非洲的很
多国家和地区。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粮食
极度短缺时期,水葫芦广泛放养于南方乡村河塘,主要作为猪饲料推
广种植,也用于喂养鱼、禽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乡镇企业、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点、
面污染的急剧增长,导致了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为水葫芦
这一植物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繁殖的水肥条件。但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上
涨,省力化农业耕作技术以及饲料结构和饲养模式的转变,原本作为
“鱼禽畜青绿饲料”重要原料的水葫芦资源也被弃置不用。
水葫芦无性与有性繁殖力均强,喜群生,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
落,从而导致了以水葫芦为主体的有害水草的“疯长”,堵塞了河道,
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被人们惊呼为“绿魔”、
“鬼草”等。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3月公布了16种入侵我国的外来
生物名单,水葫芦名列前茅,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百
名“生物杀手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