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评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x
PAGE
第九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1.导学2016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心机构。1904年打算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进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快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清政府军事改革。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军事改革的特点及对清政府和民主革命的影响。第(1)问,依据材料可知,应从机构组成、训练方式和方法、服役期限、军队装备等角度来归纳清政府新军的特点。第(2)问,应从清政府军事改革对军制、军队战斗力、军事近代化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等角度来分析影响。
参考答案:(1)设立特地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心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法,接受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众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力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赐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见。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明康有为“日本之强,效原于此”的说法是否合适。(9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由,反映出其具有怎样的阶级特征?(8分)
思路解析:第(1)问,康有为在其《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强调了国家面临的严峻危机,主见效仿日本变法革新,这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据材料可概括康有为的变法主见。这些主见是康有为自身变法思想的反映,并未全面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第(2)问,由材料推断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导致民众“慓悍持权”“终致大乱”,所以其态度为否定,反映出其提倡改革反对革命的资产阶级属性。
参考答案:(1)主见:变法维新;唯才是举;设议院颁布宪法。
不合适。日本对封建专制体制进行了变革,进展资本主义,所以富国强兵;康有为所述政治变革的措施只是日本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方面的部分措施。
(2)理由:政治变革必需循序渐进,革命不符合中国实际,会导致民众抵制,社会大乱。
阶级特征:反映出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特征。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到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由于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忆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
——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见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生疏不足之处是什么?(6分)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依据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从材料三的观点动身,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5分)
思路解析:第(1)问,“主见”及“背景”依据所学学问即可分析得出。依据材料一“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可精确地归纳出钱穆对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