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著阅读交流教案.doc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交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本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把书读“薄”。
2.通过反复对比和咀嚼品味,进行专题探究。
3.探究《朝花夕拾》成书之因。
4.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进行练笔。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对比和咀嚼品味,进行专题探究。
2.探究《朝花夕拾》成书之因。
3.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进行练笔。
导入:
1.插画猜故事(激趣):出示《阿长与山海经》的插画、《五猖会》的插画《狗·猫·鼠》的插画。
问:老师呢,从书中挑选了几幅插画,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故事里的场景,并说明理由?
知识竞赛
二、读文本,大家聊
1.读了《朝花夕拾》,聊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析专题,深阅读
?2.主题探究阅读材料
一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大清早大家就起来……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节选自《五猖会》)
三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你从这三篇选文中读出了什么?
(2)它们有何共同之处?
3.链接阅读《风筝》选段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4.背景链接
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朝花夕拾·小引》)
1925年,鲁迅在北京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流言的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以此来控诉北洋军阀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辑,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结果他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于是他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从记忆中抄出来”这十篇文章,编成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5.小练笔:假如你穿越到鲁迅的年代,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1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