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问题障碍与应对策略.pdf
第41卷第4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8月Journalof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作用机理、问题障碍与应对策略
周摇振
[摘摇要]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差距、建设农业强国
的战略举措。数字技术是影响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变量。在微观要素层面,数
字技术促使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能大幅提升农业全
要素生产率;在产业中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及其内部的
协作,不断催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促
进了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农业生产组织化以及农村产权制度完善,优化了农业生
产关系,使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农业基
础数据的采集、联通落后于数字技术应用需求,农户涉农数字技术采纳意愿不强,数字
技术开发面临经济性困境,政策和改革工具与数字技术工具不匹配,以及乡村数字基础
设施滞后迟滞数字技术应用等问题障碍;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还存在数字斥
农、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等风险隐患。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
产力发展,规避可能的风险隐患,急需优化相关制度和政策创设。
[关键词]摇数字技术;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
摇摇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新重要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的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劲动能的战略选择。农业领域培
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
国,对标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农业强国的特征,我国农业在生产效率、科技创新、高水平
人才支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王以中等,2022;康威等,2024),当前
淤
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德国、日本2019年水平的7%、16%、40%。聚焦我
国实现进入全球农业强国第一方阵的伟大目标,依靠传统、常规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远
远不够。若没有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不仅不能缩小,而且
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基金项目]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混合经营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其政策体
系研究冶(21CJY060)。
[作者简介]摇周摇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淤摇2023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数值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监测报告(2023
年)》(内部报告),其他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数据来自OECD网站。
·5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2024年
从人类历史来看,每一次科技变革都会带来农业领域的革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
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第一次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是从人畜投入的简单、低效经营模
式进入机械耕作的时代,第二次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是基于进化论、杂种优势学说、遗
传学理论等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育种技术、现代化肥技术等,第三次农业生产方式变
革以DNA双螺旋结构、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为支撑(林万龙,董心意,
2024)。其中,数字技术在推动第三次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大量
研究指出,数字技术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高歌,何启志,2023)、升级产业结构
(田野等,2023)、提升产业韧性(吉泽男等,2024;朱群芳等,2024)、促进绿色发展(胡
霜等,2024)等。数字技术促使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推动了生产力的质变发展,
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崔云,2023;张夏恒,肖林,2024;郭栋等,
2024)。数字技术是培育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建设农业
强国的有效手段和关键机遇(王琴梅,杨军鸽,2023;张彰,2024;李盛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