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物联系统原型的程序编写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14课物联系统原型的程序编写-说课稿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14课物联系统原型的程序编写”为主题,结合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编程思维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讲解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编程技能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编程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提升计算思维,通过编程实践锻炼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探索和尝试,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物联系统程序的基本结构:包括变量定义、条件判断、循环控制等编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②程序编写与调试:学生需要掌握编写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编写代码、编译程序、调试错误,并能根据需求调整程序逻辑。
2.教学难点,
①编程逻辑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编程逻辑,理解算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②编程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包括问题分解、抽象、模式识别等,这对于理解复杂程序至关重要。
③程序调试技巧:学生需要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地找出并修正程序中的错误。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物联网开发板、编程软件(如ArduinoIDE、Scratch等)、连接线、传感器模块。
-课程平台:学校信息教学平台、在线编程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物联网相关教学视频、编程教程、案例库。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物联网应用实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激发学生对物联系统程序编写的兴趣。
-提问:物联网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的?
-引导学生思考编程在物联网系统中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物联系统程序的基本结构,包括变量定义、条件判断、循环控制等。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编程逻辑,讲解算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展示如何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程序。
-讲解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强调调试在编程过程中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简单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如温度监测。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编写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读取和显示。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编程在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编程实践,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物联网项目,如自动灌溉系统。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实现项目的需求,并尝试编写程序。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物联网技术发展历程: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
-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探讨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编程语言简介:介绍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物联网设备介绍:介绍常见的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让学生了解物联网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推荐学生阅读《物联网技术导论》、《物联网应用开发》等书籍,加深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
-参与线上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在线编程课程,如Coursera、edX等平台上的物联网相关课程,提升编程技能。
-参加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展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物联网项目实践,如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智能农业监控系统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参观科技展览: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如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中国智能大会等,了解物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加入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加入学校或社区的兴趣小组,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关注行业动态: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行业的最新动态,如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市场趋势等,提高学生的行业敏感度。
板书设计
①物联系统程序编写概述
-物联系统定义
-程序编写步骤
-编程语言简介
②程序结构要素
-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