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2017年.5).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危险源辨识具体工作 1、确定工艺流程/工作流程/作业活动; 2、确定使用的设备; 3、使用的物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有哪些; 4、查设备安全技术说明书,有关安全方面的要求; 5、查职业危害因素分类表,确定现场因素是否属于危害类; 6、考虑是否有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或者之前的经验,同行业的事故; 7、考虑人的因素:行为、生理、心理、能力; 8、工作环境不良带来的影响; 9、管理因素带来的影响等。 5.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重大危险源: 1、《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局40号令) 四、风险评价 1.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S(C)R] 危险指数方法(RR)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I)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事件树分析(ETA) 人员可靠性分析(HRA)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道(DOW)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7版)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其他:如专家评价等。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美国格雷厄姆和金尼研究提出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公式 D=L*E*C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完全可能预料 10 连续暴露 6 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可能、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2 每月一次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1 每年几次 0.2 极不可能 0.5 非常罕见 0.1 实际不可能 ? ?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危险等级划分(D) 分数值 后果 分数值 危险程度?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40 灾难,数人死亡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7 严重,重伤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3 重大,致残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后果(C)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应) 分数值 后果 后 果 100 大灾难, 许多人死亡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0 灾难, 数人死亡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5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7 严重,重伤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重大,致残 重伤事故(指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或急性工业中毒 1 引人注目, 需要救护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或慢性工业中毒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D值 风险等级及控制措施 〉320 Ⅴ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可容许——重大事故隐患) 160-320 Ⅳ级——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不可容许——一般事故隐患) 70-160 Ⅲ级(A)——显著危险,需要控制(可容许,运行控制+应急预案),公司级、厂级、车间级监管 20-70 Ⅱ级(B)——一般危险,需要注意(可容许,运行控制),厂级、车间级监管 20 Ⅰ级(C)——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可容许,个体安全意识),车间级监管 五、风险控制措施 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 a、安全第一原则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b、等级顺序原则 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 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 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 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 局限危害 工程技术控制 管理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 消除风险 降低风险 个人防护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设备本质安全 1)确保机械、电气、厂房、工具等的本质安全。 2)采用无毒无害原辅材料代替有毒有害原辅材料。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设计安全防护装置 1)多种机械、电气、电子、光电式安全防护装置及措施。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