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游褒禅山记课件优秀课件.ppt

发布:2024-12-13约7.68千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第64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65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第66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有一天,苏轼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苏轼在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安石一首还未有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就想,菊花开在秋里,其性属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就在后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王安石回来后看到,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暗地里告诉皇上,直接把苏轼贬到黄州,苏轼只以为王安石记恨更改他的题诗。待到菊花开的时候,一日,苏轼到花园看菊,一阵秋风吹过,菊花落了一地,苏轼方明白被贬黄州的意义。第67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在警世通言中提到,首先看到此句,王安石心里还是有点不高兴的。(引原文:荆公心下踌躇:“苏轼这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学疏才浅,敢来讥讪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官里,将他削职为民。”)但后来一想,苏轼应该是没看过菊花落地,于是翻湖广缺官册籍来看,只看黄州府。(引原文:单看黄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个团练副使,荆公暗记在心。)因为他想让苏轼去实地看看,这在后来苏轼自己也领悟到了(引原文:苏轼说,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其实王安石早就原谅他了,所以才会在苏轼上任之前宴请他,并托以重任。第68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王安石逸事:改诗。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喜欢改诗。他为同时代的诗人改诗,而且还为古人改诗。有一次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了。谢贞的《春日闲居诗》:“风定花犹舞”,王安石改“舞”字作“落”字,其语顿工。(《彦同诗话》)。对于自己的诗,王安石更是斟酌了再斟酌。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诗人在试过“到”、“过”、“入”、“满”之后才敲定的。春风本是看不见的,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绿”,把感觉切换成视觉形象,使留在读者心里的印象更加鲜明。第69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

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东坡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对出: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一试。第70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感谢大家观看第71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后洞慧空禅院前洞东行5里翻过一座小山第32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1、褒禅山2、而卒葬之3、庐冢4、有碑仆道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6、有穴窈然7、则或咎8、无物以相之9、何可胜道也哉10、箫君圭君玉11、余弟安国平父(bāochán,也就是华山)(zhǒng,坟墓)(yǎo,深远幽暗)(jiù,责怪)(xiàng,帮助)(shèng,完全,尽)(guī,人名)(fǔ,对男子的美称)(zú,死后)(pū,倒)(/huá/huá)第33页,共7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作动死因为(这个)缘故名作动命名因为倒碑文……者……也,判断句动词文字辨认说大概因为错误山脚是山南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