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诗歌名家故事—宋词故事(第四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诗歌名家故事—宋词故事(第四辑)
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虽然才华横溢、诗文卓著,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斥。
景枯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应诏人京,充任馆阁校勘,与范仲淹同在朝中侍奉天子。当时,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任亲蔽贤,使得许多朝臣敢怒而不敢言。范仲淹向来耿直,敢于直谏,屡次上表,言辞犀利,指责朝政,遭到权臣的忌恨。景枯三年五月,范仲淹再次上奏,批评吕夷简一伙专擅权势,结党营私。奏章未到皇上手上,先被吕夷简的宠信扣下。吕夷简见范仲淹竟将矛头对准自己,心中愤怒,寻找事由,将范仲淹贬职饶州。
驿道边,长亭内,欧阳修已将范仲淹送了一程又一程。此时,二人把酒长谈,依依不舍。欧阳修气愤地说:“吕夷简这个奸相,总有他威风扫地的那一天”随即他又劝道:“范兄,你且不要着急,暂往饶州,小弟在京中为你活动,找到机会,一定奏请皇上为你平反,重回京中。”范仲淹叹道:“你还是多为自己想想吧。我此次获罪,势必会连累到你。再说那吕夷简是何等人物,怎么会就此甘休?”欧阳修听后无语,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范仲淹起身拱手,“欧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我兄弟就在这长亭分手吧。”
果然,不几日,欧阳修与朋友余靖、尹洙也先后落职外任。但欧阳修仍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意要为范仲淹在朝廷申辩。一天,他来到在朝居官的友人家中,请人为他向皇上递奏折。友人看过奏折,面带尴尬,道:“不是我不给你帮忙,只是吕夷简指使御史台立榜,绝不允许百官越职言事。如今就是递了上去,也会被扣下来,落在宰相手中。何况你如此言辞,定要触怒权贵,得罪了宰相,可不是我能承担得起呀。你不妨听我一句,保住自己的官就行了,别再争辩什么了!”欧阳修体谅友人一番心意,而心中却愈加不平。“奸臣当道,贤人受贬,谏官畏惧权势,妄依人言,如此何以主持正义,何以治国兴国?”欧阳修激愤不已,提笔写了一封《与高司谏书》,力斥谏官高若纳着:“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信一送出,祸事便又一次降到欧阳修身上,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
路遥遥,人伤怀。欧阳修风雨兼程,向那个偏远的小山城而去。一路上,他总也忍不住回想此次被贬之事。“坚持正义,为国尽忠,我何罪之有?排挤贤良、阿谀权贵,我怎能与他们同流合污?今日虽因敢于讲实话,被赶出朝廷,但我终是无怨无悔。”此时,欧阳修已来到了夷陵县境,走在一片平原之上,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小山丘,.再翻过那片山,就到了县城了。他索性撒了马缰,放任马儿在绿毯一样的草地上自由行走。正是早春天气,正午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他的身上,闻着草儿的清香,听着辔环叮叮当当作响,欧阳修感到周身舒畅。昨夜,住在客馆,也许是旅程将尽,心中不宁;也许是春至犹寒,欧阳修看着窗棂上冷月映照出的残梅的影子,怎么也无法人眠。现在,被太阳一照,借着马背上的晃动,他竟然在马鞍上打起瞌睡来,迷迷糊糊中,好像京中酒楼之上,与他相好的歌妓,正站在那里,向他挥手告别。忽然,马儿打了一声响鼻,把欧阳修从幻觉中拉了回来。欧阳修抬起头,用手揉揉发沉的眼皮。回头望,天地茫茫;向前看,春山无尽。欧阳修不免轻叹一声,口咏一首《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停马伫立,沉浸在词情之中。然后,上马催鞭,向着无尽春山驰去。
欧阳修在夷陵任职一年,虽然心中总有难以释解的苦闷,但山城那富有野趣的生活,也时时给他一点慰藉。直到1040年,他才得以返京复任。
--------------------------------------------------------------------------------
砌下落梅如雪乱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是南唐中主李景的第六个儿子。自幼好古,为文做赋,有汉魏古风。后来他继位做皇上,因为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所以史称“李后主”。
李煜有个弟弟叫李从善。李景在世时,太子李冀便病死了,李煜被封为吴王,居住在东宫。大臣钟谟劝说中主道:“吴主从嘉轻浮,为国家大业考虑,请您立纪国公从善。”李景并不听劝,要钟谟不要多言。钟谟以国事为重,再三申辩,竟惹李景大怒。将他贬为国子司业,而李煜仍为太子。李从善内心不平。
李煜即位,从善被封为韩王,却不得重用。兄弟之间,宿怨难平。
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李煜派李从善人宋朝见宋太祖。宋太祖雄心勃勃,此时大半江山在手,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便有意迫使李煜归降。于是,宋太祖见李从善入朝,便授他为泰宁军节度使,留居京师,赐甲第于汴阳坊。李从善乐得相从,心想:“在皇兄那里是做官,在此处也是做官,只要是有官做,又何必分南北,又何必拘于南唐、北宋。古人旷达,能‘乐不思蜀’,我李从善又何必耿耿于臣节。如今光景,皇兄已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