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开题报告.doc

发布:2017-09-10约6.2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 开题报告 专升本0401 赵 娜 指导老师:秦金亮 教授 一.选题意义 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我国现处知识经济文明的时代,高科技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教育就更显其重要,而在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然而对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幼儿教师又有多少关注呢。“教育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⑴。”同样地,幼儿教育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于幼儿教师能否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要想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幼儿教师需要自身展现生命活力。“因为生命活力的激发需要有活力的生命⑴。”那么如今的幼儿教师是否具有有活力的生命,一则调查让我们堪忧。陈珠玲在对广州市和深圳市的120名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忙而且特别累、“保育事故”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过多、工作时间过长、存在较强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⑵。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幼儿教师很难拥有强烈的工作热情,更别提具有活力的生命力了。在我们对幼儿教师做预调查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在情绪上缺乏热情和活力;在工作上回避困难,遇事推诿,缺乏进取心,认为工作没有意义,觉得前途暗淡。这些就是明显的职业倦怠表现。职业倦怠或称工作倦怠最早是由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他采用“倦怠”一词来描绘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⑶。而在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职业倦怠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⑷。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成为一种科普性的知识。但是在对各个行业(主要是服务业)的人们进行倦怠研究时,常常把它看作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表现、以及原因分析,以此作为管理者进行调整、改进的依据。然而职业倦怠并不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的,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倦怠并不只是在某一时期出现,它是运动的、发展的,随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不断运动、不断发展。显然,它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它是个运动体。在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主要也局限于了解职业倦怠的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或应对的策略。只把握了它的静态形式,对于它的动态意义没有过多的关注。事实上,职业倦怠作为一个运动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当然它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那么它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是直线上升、螺旋上升,还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把教龄、年龄作为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本文主要是研究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职业倦怠的特点。 二 、文献综述 1.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倦怠研究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倦怠”一词从Freuderberger提出至今已有三十一个年头,在这漫长的三十一年内,它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众人研究的焦点。在这段研究的历史中,对它的研究从刚开始一颗萌芽的种子逐渐长成如今枝繁叶茂的大树,枝丫不断的向四面八方延伸。教师作为倦怠的易发人群,也备受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倦怠的表现、产生倦怠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等内容。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⑷。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倦怠的表现进行描述,以帮助人们更清楚的了解倦怠,避免倦怠。对于倦怠产生的原因也有大量的研究。梁慧娟、冯晓霞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分为背景性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⑸。而在李永鑫、张阔、赵国祥的综述中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和社会支持⑹。两者都说明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内因(个体内在的因素)和外因(外界的影响)。在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方面也有很多的建议,比如由杨卫星、吕佳提出的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要从组织管理和个人调适两个方面着手⑺。诸如此类的研究让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倦怠,避免倦怠,具有积极的意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