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地利用规划-第1章导论.ppt

发布:2025-03-27约3.3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实质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作的预先估算过程。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职责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研究对象相关规划区别联系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与农业资源的空间配置的总体部署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国土规划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部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组成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土地利用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具体落实我国土地资源概况3.13.21996年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土地所采取的经济、技术、工程的系统综合措施,是对一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长期(10-20年或更长)土地利用的组织、布局和配置。*主讲人:宗慧琳PARTONE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3土地利用规划任务和内容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程序56土地与土地利用1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267第一章导论1.土地与土地利用1.11.21.31.4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功能土地的特性土地利用的概念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土地概念的认识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存在着从地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生态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和从资源和资产角度对土地加以界定。现将其中的代表性观点介绍于后:《说文解字》对“土”字的解释为“土者,吐也,即吐生万物之意。”“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们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土地在经济学上包括水)地学家认为,土地是地表上的一个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以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法学家认为作为权利客体的土地,属于物与财产的范畴,它必须能为人们所利用和控制,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人力难以达到和利用的陆地,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土地。法学地学经济学从景观学角度来看,土地即景观,是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的载体。牛津英语词典(1933年)对景观的几种解释,包括一幅表示内陆自然景色(如草原、林地、山地等)的画面,某一地区的地形组合,在视线内的一片土地或广阔的自然景色。管理学家则认为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土地又是具有巨大价值的社会财富。管理学景观学系统论土地定义狭义土地广义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平面观地球上陆地表面(含内陆水域)1.49×108,占29.2%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5.1×108,其中海洋3.61×108,占70.8%土地立体观地球上陆地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国土、环境一部分)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地球表层、国土、环境)土地资产土地平面观陆地资产价格陆地所有权价格陆地使用权价格陆地地役权价格等陆地资产价格海洋资产价格陆地、海洋使用权价格陆地、海洋所有权价格土地立体观不动产(房、地)价格陆地空间权价格陆地地下权价格陆地空间价格海洋空间价格陆地、海洋空间权价格陆地、海洋地下权价格1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2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3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表现为有用性马克思曾指出:土地即“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生产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土地是自然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人类却只有300万年历史,人类是地球上的后来者,人类劳动无法创造土地。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总面积为地球大小所决定,是有限的。地球表面积为5.1×108平方公里,是其在大地水准面上水平投影面积。土地数量的有限性质量是土地的客观属性。地球上没有两块质量相同的土地,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土地级差地租的重要条件。土地沃度的差异性人类祖先使用过的土地至今仍在周而复始地使用着。土地在其合理利用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三维(长、宽、高)空间,位置不可移动(不动产),土地只能在其所处空间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客体;既是物质,又是资本,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土地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