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意心头脑打破定向思维.doc

发布:2017-01-09约4.1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意金头脑 ——打破思维定势 温州实验中学 陈怡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 [理念阐述]: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Piaget,1896-1980)的认知发展论提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分别是: 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0至2岁。 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2至7岁。 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至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s stage):11岁以上。 从上述观看之,七年级学生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这个时期开始以抽象思考为特征,能处理抽象概念,此阶段的青少年在思维方式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假设演绎推理:假设演绎推理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此种推理思维的特点是,先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 命题推理:认知发展臻于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在推理思维时,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 组合推理:在面对多项因素形成的复杂问题情境时,认知发展臻于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可以根据问题的条件,提出假设,然后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一方面组合另一些因素,从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 从以上得知,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抽象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特征中也能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推理三种方式,可以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考方式已经不在是单一化思考模式,因此在此阶段如何培养他有独立思考、多元化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创意思考发生理论 创造行为或思考如何发生,至今尚无定论。依据文献资料,主要说法有: 行为主义学派--论者强调刺激与反应间联结作用对创造能力的影响。梅尼克(S.Mednick)解释创造历程系运用联想,把有关因素重新组合,以符合有用或某些要件的过程。其中“知识”是基础,“联想”是媒介,此二者愈多,愈有创造可能。另一学者马滋曼(I.Maltzman)表示,独特性或创造性思考,经由不断地联想或反应可获增强,出现率可望提高。盖个体接受刺激后,倾向于先就所习惯的方式或熟悉的事物加以反应,随着反应次数的增加,联想就越难进行,当达到黔驴技穷的时候,便开始探索,萌生新奇独特的反应方法,此即创造发生的剎那(Busse Mansfield,1980)。 人文心理学派--罗杰斯(C.R.Rogers)从人际关系观点指出,创造能力必须在个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方能表现出来,它是自我实现的象征。另一人文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也认为创造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自我实现的结果,但欲充分发挥则有赖于合宜的训练(Rogers,1954;Roweton,1970)。 综合以上学派的说法,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且在近年来,培养学生创造思考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趋势。于是我们当激发学生扩散性思考,培养学生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能力,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活动目标]: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 让学生思考不要囿于成规 以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思考方式 引导学生了解创造力是可以训练的 [活动准备]:课件、苹果两个,水果刀一把。 [活动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引入:创意金头脑——打破思维定势 教师:同学们好! 苹果中的五角星 活动步骤: (1)教师问大家,谁吃过苹果?吃过的请举手。 (2)然后接着进行统计,每个人吃过多少(我相信,这时候人们一定会笑,甚至莫名其妙,会……?) (3)教师说:好!既然大家都吃过苹果,既然都吃过数不清的苹果,那么我下面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看到过苹果里面的五角星吗? (4)教师请看到过五角星的人举手(这时会发现根本没有人举手)。教师这时要拿着苹果,对大家说:这就奇怪了,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苹果,怎么会没看到过五角星呢? (5)教师可以请一个人上来,不范在生活中如何切苹果(那个人肯定会将苹果竖着放好,从上面切下来)。等切完了,会发现根本没有五角星。 (6)教师问大家,你们是这样切吗?难怪看不到。五角星是这样切才看得到的(教师这时将另外一个苹果拦腰切开,将五角星展示给大家)。 活动反思:从这个游戏中,你最大的启示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 师: 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创造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有一些思维的定势,我们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从未想过去质疑他们,殊不知它阻碍了我们的创造性。试想,要是牛顿将落在他头上的苹果也看成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他还能发现万有引力吗?既然如此,今天就请我们同学试着跳出常规,打破我们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