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全套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罗建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 冠状动脉造影 非选择性冠脉造影: 在主动脉根部注射造影剂 半选择性冠脉造影: 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注射造影剂 选择性冠脉造影: 分别将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并注射造影剂行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方式 - 1 非选择性冠脉造影:在主动脉根部注射造影剂 冠状动脉造影方式- 2 半选择性冠脉造影: 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注射造影剂 冠状动脉造影方式- 3 选择性冠脉造影: 将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并注射造影剂行血管造影 术前准备工作 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径路 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切开 肘动脉穿刺/切开 股动脉解剖和穿刺 股动脉穿刺的弊端 外周血管弯曲时操作困难甚至失败 局部并发症 制动引起的问题 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导管选择及导管输送 各种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Judkins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主动脉宽度 Amplatz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导管插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钢丝做前导 髂动脉扭曲时用 “ 泥鳅 ” 导丝 无阻力下前进,避免强力操作 导管到达升主动脉后不宜送入过深 导管到位后 “冒烟” 前应先看压力 冠脉造影术中的压力监测 “ 冒烟 ” 目的 导管是否进入冠脉口 冠脉起始段走向 导管与冠脉起始段同轴情况 导管超选择 导管 “顶端” 与血管壁关系 冠脉口和起始段病变 如何使导管进入冠脉 左冠插管方法 右冠插管方法 导管大小的判断 左冠状动脉插管 “ 冒烟 ” 判断导管大小 Coronary Ostial Takeoffs 导管血管同轴性 左冠 “ 插管 ” Coronary Ostial TakeoffsLeft CoronaryArtery Lateral Left Takeoff Superior Left Takeoff Inferior Left Takeoff 左冠开口变异时的导管选择 右冠开口的解剖变异 Coronary Ostial TakeoffsRight Coronary Artery 右冠导管选择 Right Coronary Curves Lateral Right Takeoff Shepherd Crook Right Takeoff Bypass Graft Curves Coronary Ostial OriginsBypass Grafts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脉造影的投照体位— “ 诊断体位 ” 目 的: — 了解病变血管支数 — 了解病变部位和特征 — 充分暴露所有血管分叉情况 — 了解病变近端血管走向 — 了解侧枝循环走向及级别 目 的: — 暴露靶病变的各种特征 —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调整投照体位 重复造影 — 选择工作体位 左主干及前三叉位置病变暴露体位 肝位:RAO + CAU(≥ 30°) 正位足:AP(± 0°)+ CAU( ≥ 30°) 蜘蛛位:LAO ( ≥ 50°) + CAU(≥ 30°) 大右肩: RAO ( 30°) + CRA(50°) 正位 回旋支(LCX)病变暴露体位 肝位:RAO + CAU(≥ 30°) 正位足:AP(± 0°)+ CAU( ≥ 30°) 蜘蛛位:LAO ( ≥ 50°) + CAU(≥ 30°) 右前斜位:左冠优势型的 LCX 中远段病变 前降支(LAD)病变暴露体位 右肩位: RAO + CRA(≥ 30°) 正位头: AP(± 0°)+ CRA( ≥ 30°) 左肩位: LAO + CRA(≥ 30°、深吸气) — LAD 开口处病变:肝位、正位足、蜘蛛位(CAU≥ 30°) 病变逐渐缩短:肝位 → 正足位 → 蜘蛛位 肝位定支架长度,蜘蛛位定支架近端位置 — LAD 近端病变:肝位、右肩位定长度 不能用左肩位、正位足、蜘蛛位定长度 — LAD/D 分叉病变:正位头、左肩位 左冠造影体位— RAO30°+ Cau30° (肝位) 左冠造影体位— RAO30°+ Cra30° (右肩位) 左冠造影体位— LAO 50°+ Cra 30° (左肩位) 左冠造影体位— AP Cra30°(正头位) LCA Angiogram 左冠造影体位— LAO 50°+ Cau 30°(蜘蛛位) 左冠造影体位— AP Caud30°(正位足) 左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