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合集2015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及练习
PAGE 43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模块一:信息技术入门和软硬件系统〔选择判断10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在当今社会里,信息、物质、能源被称为人类活动的三要素(三大资源)。
2、信息的概念:对人们的社会活动有用的各种信号的统称,包括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声音、图像等
3、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
信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的工具,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信息必须借助媒介才能传播。
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纸张、声波、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文字、语言、图像等)才是信息。
4、信息的处理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
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其中输入、加工、输出也可称为信息处理的三步曲。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
信息的采集工具:照相机、录音机…
存储信息的工具: 光盘…
信息的传递:
古代比较单一 如:峰火台传送军情、八百里加急传送军情、
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
现代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
▲5、信息的特征
载体依附性 [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是不存在的, 而且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价值性相对 [如:高考信息对高考生有用,对小学生没有什么用。]
时效性 [如: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
共享性 [如:我们下载了某个软件,这个软件别人还能用]
真伪性 [如:中奖的短信]
表现形式多样性 [相同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
其他(传递性、存储性、扩充性、压缩性 、转换性 等)
▲6、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概念: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以及利用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技术革命:
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最后一种。
7、常用的信息技术:1、通信技术;2、计算机技术; 3、微电子技术; 4、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是网络技术的核心,作用是信息传输
8、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收集信息、存储信息与处理信息、输出信息三个阶段。
纳米技术不属于信息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取名为ENIAC(读作“埃尼克”)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
2、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
代次?时间?主要元件?体积特点?速度特点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大?慢(5000次/秒)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较小?较快(几万次/秒)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小?快(几百万次/秒)第四代?1971→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很小?很快(几千万、上百亿次/秒)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是1971年诞生的,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走进千家万户。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微型机:家庭以及单位常用的办公机器(教师机、班级教学机、机房机器等)
类型特点举例巨型化速度快、容量大、计算处理功能强的巨型计算机系统宇宙飞行、卫星图像及军事项目微型化价格低、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灵活、用途广便携式计算机、笔记本网络化将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使用户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银行(存取钱、缴费、上网购物)智能化感知能力和思维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总有一天,人类会造出一些举止跟人 一样的‘没有灵魂的机械’来”。—笛卡尔(1637)多媒体化集合声音、文字、图片、影像为一体QQ语音聊天、QQ视频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的各类程序和文档的总称,没有软件的主机称裸机
硬件:是有形的物理设备,看得见摸得着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存储器程序控制原理
[又称为冯.诺依曼原理。冯.诺依曼1945年提出]
3、计算机的结构[即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
冯.诺依曼结构:1946年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硬件由“五大部件”组成。这是根据冯·诺依曼的“计算机存储程序原理”来划分的。
如图: 硬件包括: 运算器、控制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块
4、 运算器
控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