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上)期末考试复习纲要-初二生物.pdf

发布:2025-03-28约1.62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梳理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目前已知动物约150万种,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体内无脊柱的叫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另一类是体内有脊柱的叫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

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

1、腔肠动物:

a、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常见动物: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淡水)。

c、代表动物:水螅

d、常见考点:

(1)水螅的生活环境: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的淡水中。

(2)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一端附着在水草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②体型呈辐射对称,体壁有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还有中间有一层胶状物质。

③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与口相连,有口无肛门。

(3)水螅的消化:食物从口进入,在消化腔内消化,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出。

(4)水螅的生殖: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在食物较少、水温较低时,也能进行有性生殖。

(5)水螅也可进行有性生殖。

2、扁形动物:

a、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b、常见动物: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c、代表动物:涡虫

d、常见考点:

(1)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消化器官很简单,而生殖器官很发达。

(2)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华枝睾吸虫寄生在纹沼螺等淡水螺中进一步感染鱼和虾,若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该吸虫的鱼

虾,就会被感染。

②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人若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

3.线性动物:

a、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b、常见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

c、代表动物:蛔虫

d、常见考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①体表有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②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

③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④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⑤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2)蛔虫病的预防: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

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a、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b、常见动物:蚯蚓、沙蚕、蛭。

c、代表动物:蚯蚓

d、常见考点:

(1)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②靠近身体的前端有环带,用于生殖。

③腹面粗糙不平是因为有刚毛。

(2)运动:刚毛和肌肉的配合。

(3)呼吸:湿润的体壁。用湿棉球擦拭体表的目的是维持正常呼吸。

(4)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使躯体运动灵活。

(5)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夜晚爬出地面取

食落叶,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沙蚕是食饵;水蛭中可提取蛭素;蚯蚓疏松土壤,粪便可提高土壤肥力,处理

生活垃圾,药用等。

5.软体动物:

a、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b、常见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石鳖、蜗牛、鱿鱼、章鱼,乌贼蛾螺等。

c、代表动物:河蚌

d、常见考点: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

群。

(2)软体动物的贝壳能保护壳内柔软的身体。身体表面包裹着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珍珠与贝壳内表面的成分相同,也是由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

(3)并不是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乌贼、章鱼、鱿鱼的贝壳已经退化。

(4)双壳类动物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与

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5)软体动物中有很多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鲍、乌贼的

壳和珍珠粉可以入药,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也有一些软体动物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如钉螺是日

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6)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