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ZRCMA 002-2024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27约4.71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45.020

团 体 标 准

T/ZRCMA002-2024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技术规范

UrbanRailTransitSmartStationDrivingCabTechnicalStandards

(报批稿)

2024-09-20发布 2024-10-20实施

浙江省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协会 发布

T/ZRCMA002

T/ZRCMA002-2024

T/ZRCMA002

T/ZRCMA002-2024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缩略语 1

总则 2

技术架构 2

智慧车站驾驶舱智慧服务与运营要求 4

智慧车站驾驶舱绿色节能要求 5

智慧车站驾驶舱智慧设备支撑要求 6

参考文献 6

I

II

II

1

1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合智源科技有限公司、众合智行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师范大学、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通信信号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朵建华、张柯军、谢胜茂、钱琛琦、何秀霞、高平、王锁平、张滢、江一郎、彭冬鸣、周雨璐、洪秀敏、孔国权、蒋远、郭展玮、何愫元、郑儆醒、乐明娇、王塑越、梁嘉慧、安康、弓剑、杜时勇、邓志翔、李赫炎、张华刚、曹义斌、周游、张天赋、刘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ZRCMA002

T/ZRCMA002-2024

T/ZRCMA002

T/ZRCMA002-2024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的技术架构、服务与运营要求、节能要求、设备支撑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车站驾驶舱的运用需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

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5033-20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

T/CAMET02001-2019绿色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评价标准

T/CECS724-2020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评价标准

术语和定义

GB50157-2013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术语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驾驶舱UrbanRailTransitSmartStationCockpit

是一种集数据集成、智能分析与决策、安全监控与预警、公共服务优化和乘客互动与参与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车站管理展示端,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车站的关键业务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等(以下简称智慧车站驾驶舱)。

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FC: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FareCollection)FAS:火灾报警系统(FireAlarmSystem)

PAGE

PAGE2

PAGE

PAGE3

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ISCS:综合监控系统(IntegratedSupervisoryControlSystem)PSD:站台门(Platform ScreenDoor)

ACS:门禁系统(AccessControlSystem)PA:广播系统(PublicAddress)

PIS: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

总则

为规范智慧车站驾驶舱工程建设和维护,保障智慧车站驾驶舱操作和要求,做到以人为本、技术成熟、安全使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技术规范。

智慧车站驾驶舱相关项目推荐使用本规范条件。

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主体判定。

智慧车站驾驶舱技术规范鼓励技术创新,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标准支撑。

智慧车站驾驶舱宜融合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