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中多氯联苯生物有效性测定 吸附材料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3-13约3.81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壤环境质量土壤中多氯联苯生物有效性

测定吸附材料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土壤环境质量土壤中多氯联苯生物有效性测定吸附材料法》起草组

二〇二三年四月

1、编制背景

1.1相关政策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强化

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到2020年土壤环境质量总

20165

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年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要求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科技研发力度,遏制土壤污染趋势,改善

土壤环境质量。

“”

另一方面,土十条及土壤污染防治法颁布后,土壤修复及固废处理处置的要求

提高,执法力度加大,带来土壤修复及固废处置的蓝海市场。以生物有效性为基础展

开风险评估,可以精准确定需要优先修复的目标,并且制定经济合理的修复目标,进

而可以推进高效的土壤精准化修复。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

行动方案》中也明确规定未来需要推动以多氯联苯、全氟化合物为代表的新污染物的

土壤环境协同治理,并且建立完善环境风险评估相关的标准技术体系。因此在前期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南京大学牵头编制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中多氯联苯生物有效性测

定吸附材料法》。本标准实施后,有利于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的贯彻执行。在技术

层面上提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的标准测试方法。为污染土壤风险的精准化评估,制

定合理的修复目标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保障污染土壤的合理修复,降低污染场地修复

成本,能够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环境建

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在污染土地治理过程复杂,修复成本较高的情况下,

本标准有利于推动生物有效性在修复目标值制定中的应用,推动相关风险评估模型的

完善,对我国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1

1.2国内外该产品市场情况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

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

2080

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世纪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

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

修复行业。2021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咨询服务项目主要以土壤和地下水的调查

评估为主,项目数量占77.9%,项目金额占76.6%。十三五期间,修复技术的

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发展迅速,土壤热修复、固化/稳定化、原位化学/氧化、

土壤淋洗、多相抽提等工艺纷纷得到了验证和推广。2021年期间,上述技术仍

是国内土壤修复市场的主流,随着项目实施的增多,各种技术运行管理更加精

细和成熟。我国土壤修复项目企而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正式启动土壤修复

工程项目668个,总项目金额约为102.97亿元。但是目前修复工程以去除所有

有毒有害物质为主,所以修复成本昂贵,亟需制定合理经济的修复目标,选择

适合的修复手段而削减成本。

1.3国内外该技术的研究现状

污染物进入人体循环系统成为有效态取决于两个过程,首先是污染物从

土壤等固相介质解吸至胃肠液中成为溶解态这一化学过程,其次是溶解态的

污染物通过人体肠道细胞,跨膜进入循环系统这一生物过程。在污染物解吸

溶解在胃肠液这一化学过程中,现有的胃肠体外方法针对疏水性有机物存在

一个明显的不足。胃肠液体外方法最初针对营养元素和重金属设计,通过蛋

pH

白酶胆盐等组分的络合作用及的调节作用对重金属有很好的提取效果

(唐翔宇和朱永官等,2003)。但是现有的胃肠模拟液中有机质组分偏少,

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提取能力不强。尤其是疏水性很强的有机污染物(例

如大部分的卤代阻燃剂)与土壤/沉积物/灰尘中的有机质紧密结合,很难从

固相解吸至胃肠液中。因此胃肠模拟液体外方法测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