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开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音乐学 班级 082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类型 A、实验实践 B、教育教法 C、研究综述 D综合 E其它。 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二、目的与意义:
目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都成了单纯的走过场,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
意义: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其中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禁锢,而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音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方案
研究内容
(一)倡导教育新理念
1、教学视角的变化
2、教学方式的转变
3、教学重心的转变
4、教学评价的转变
(二)改善教学设备,提高师资力量
1、教材
2、教学设备
3、师资力量
(三)改变教学模式,形成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
1、大量地开展高雅音乐的赏析课程
2、引进课堂乐器
研究方法
资料搜集法、举例法、描述性研究法、文献资料
四、可论证性
1、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和参考文献,获得了比较充实的信息,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充分的材料;
2、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分析、实践,为论文的写作准备了相当充实的客观材料;
3、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己的亲身实践,从中感悟出了一些东西和整理了许多材料。
五、进度安排
2011年12月—2012年01月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2年01月—2012年02月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2年02月—2012年03月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2年03月—2012年04月 论文修改;
2012年04月—2012年05月 论文修改,定稿。
2012年05月17日 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俞与滋:《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6
李凌:《音乐艺术随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4.7
《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顾明远、李啸风、张瑞璠、曹余章:《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叶纯之,蒋一民:《音乐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三环出版社 1989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2012年 月 日
二级学院审核意见
负 责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