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a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诊断标准 I、 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 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 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h以上(当缺乏 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缺血性卒中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性栓塞性 小动脉闭塞性 其他明确病因型 不明原因型 诊断流程 I、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2、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 CT/MRI排除脑出血 3、脑卒中严重程度?神经功能量表 4、能否进行溶栓治疗? 5、病因分型?TOAST标准 推荐意见 1、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I级推荐) 2、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I级推荐) 3、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I级推荐) 4、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I级推荐),有条件时应持续 心电监测(Ⅱ级推荐) 5、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同情程度(Ⅱ级推荐) 6、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但在症状出现6h内不过分强调 此类检查(但在起病早期,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 时机) 7、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I级推荐) 一般处理 (一)呼吸与吸氧 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道功能严重障碍着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二)心脏检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脑梗死后24h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 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三)体温控制 一般处理 (四)血压控制 1、高血压: 近期发表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实验观察了4071例48h内发病的缺 血性卒中急性期(入院24h)患者接受强化降压治疗对14d内、出院时3个 月的死亡和严重残疾的影响,结果提示强化降压组无明显获益,但可能是 安全的。 2、卒中后低血压 推荐意见: (1)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 100mmHg (2)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后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 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登高等情况。 (3)卒中后若病情稳定,可于起病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 始启动降压治疗 (4)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 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 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一般处理 (五)血糖:高血糖、低血糖 推荐意见: 1、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mmol/L 2、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 (六)营养支持 一般处理推荐意见2010 准备溶栓者,应使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 100mmHg 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收、 缩压≥200mm Hg或舒张压≥110mmHg,可予谨慎降压 治疗 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可于脑卒中24h后 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物 脑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 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血糖超过11.1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 血糖低于2.8 mmol/L时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 注射治疗 正常经口进食者无需额外补充营养。 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可鼻饲,持续时间长者经本人或家 属同意可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管饲补充营养。 溶栓 抗血小板 改善脑 血循环 扩张血管 扩容 抗凝 降纤 特异性治疗2014 溶栓 (I)静脉溶栓:rtPA和尿激酶 (2)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 3H内rtPA静脉溶栓 适应症: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小时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注知情同意书 3H内rtPA静脉溶栓 禁忌症: I、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或卒中史 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既往有颅内出血 5、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近期有颅内椎管内手术 7、血压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