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及主要附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车身结构及主要附件 的拆装、调整
第一节 车身结构
第二节 车身附件的拆装和调整
第一节车身结构
非承载式车身是一种具有独立车架的车身,即是一种车身与车架分离的结构。其中车架是车辆承载、驱动、传动等装置安装的总骨架,而车身则是安装在车架上用于载人或装货的各种箱形构件与覆盖件的总称,也称为壳体。汽车的载荷几乎全部由车架所承受,车身壳体不承载或只在很小程度上承受由于车架弯曲或扭曲变形所引起的部分载荷。
[Q1]改为:车架
从受力情况来分,现代轿车车身主要分为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二种。
承载式车身又称为整体式车身,是一种将车架与车身合二为一的整体箱形结构,没有独立的车架。底盘各部件是直接装配在车身上,汽车所承受的各种载荷,包括质量载荷、驱动力、制动力以及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振动等都由车身承受,所以叫做“承载式车身”。它在力学上是一种“应力壳体结构”。
非承载式车身与承载式车身比较
形式特点
非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
结构特点
车身与车架主要利用螺栓通过弹簧、橡胶垫等减振材料挠性连接
各个结构件,如底板、骨架、内外蒙皮、车顶等都是通过焊接的方法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刚性框架
优点
减振性能好,车架和车身之间的减振材料能吸收大部分振动和车架的扭转变形;安全性好,在汽车碰撞时,坚固的车架可确保车室内乘员的安全;可以细化支柱,加大风窗玻璃面积,改善视野;工艺简单,车架与车身分开制造,使整车装配有良好的工艺性,易于改装和维修
利用高强度钢板,使整车质量轻,制造成本低,油耗小;生产工艺性好,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结构紧凑,室内空间相应增大;整车重心降低,在平坦道路上行驶稳定性好;安全性好,刚性车身结构和吸能区的设计大提高了车室内乘员的安全
缺点
整车质量增加,成本较高,油耗增大;车身高度提高,使上下车方便性受影响;生产制造需要有大型压床和较高的生产技术保证精度
振动与噪声容易直接传到乘客室;车身维修时,不仅难度大,而且须使用专门设备和特定的检查与测量手段
常用车型
高级轿车,货车、客车和越野吉普车
中低档轿车和豪华客车
一、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结构型式
1、框架型车架
其纵梁通过乘客室底板的周围,车架前部设置安装前悬架和发动机的悬架横梁,后部是安装后轮的后车架横梁。
2、梯形车架
其形状如同常见的楼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整个车身离地间隙高,在现代轿车上几乎见不到了,但在四轮驱动的越野车上,在大型客、货车上仍有应用。
3、X形车架
是梯形车架的一种变形,中部向汽车中心线靠拢。X形车架抗扭转刚性高,允许车轮有较大的跳动空间,便于装配独立悬架。某些高越野性能的车辆采用了这种车架,但在小轿车上应用很少。
4、脊梁式车架
采用一根粗大的封闭式断面梁作纵梁(脊梁),横梁和其他辅助框架都以纵梁为中心分布在脊梁的两侧或两端。脊梁式车架没有边梁,因此车身底板和地板上的门槛都可以做得较低,有利于降低整车高度;车架的抗扭强度也较高,但生产工艺性差。
5、平台式车架
它是把底板从车身中分离出来,与车架焊接成的一个整体。平台式车架底面平坦,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中间通过传动轴的孔道与车架制成一体,有利于提高车架抗扭及抗弯强度,是一种轿车专用车架。
6、部分车架
它只有车架的前半部分,在其上安装发动机,这部分车架用橡胶件与车身联接在一起,所以也有把这种车架的车身叫半承载式车身,是介于承载式与非承载式车身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以往一些中级轿车多采用这一型式。
7、空间桁架式车架
它由若干钢管组焊成立体框架,在框架外面固定外板,整个车架重量轻、刚度大。车身不承受载荷,只起外壳的作用,空间桁架式车架可同增强塑料等轻量车身材料组合在一起。
这种车架形式生产工艺复杂,不适合批量生产,只能用于运动型赛车或试制车上。
二、承载式车身结构
现代轿车普遍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主要由前车身、中间车身、后车身及其他相关附件和装饰件组成。
现代的汽车车身有意预留在前车身、后车身的“薄弱环节”,起着良好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而中间车身的乘客室及其周围一般要比前、后车身坚固且有良好的整体性。这些有意设计的“薄弱环节”叫吸能区或溃缩区,也叫压扁区。这样可使汽车在碰撞时,前部或后部通过变形吸收了碰撞能量,而保证了中部的安全。
通常有孔式结构、褶皱式结构、波纹管状结构(也叫手风琴结构)等。
汽车上的吸能结构
承载式车身按照发动机安装位置和驱动情况,可分为: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FF) 车身、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FR) 车身、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MR)车身、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RR) 车身等几种。
宝马5系的前置后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