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与解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 年华东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双轨制
3.京师同文馆
4.活教育
5.骑士教育
6.《莫雷尔法案》
二、简答题
1.简述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
2.简述发展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育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3. 举例说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
4.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三、论述题
1.试分析学校转型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养。
2.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论述其中的教育思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
之谓乎?
3. 试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4. 结合学习实例,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
2010 年华东师范大学 333 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要求,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
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
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
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发展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
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
体现了课程或教学方面的特殊要求。
第 1 页 共 7 页
2. 【参考答案】
双轨制是一种学制类型。在18、19 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
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弟入学
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
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
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同,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如今双轨制在向单轨
制或分支型学制转变。
3. 【参考答案】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国语专门学校,后来并入经
师大学堂。创办初期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并且建立了
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在培养目标上,以 “为洋务储才”、“备翻译差委之用”专
门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不再是培养应付科举考试的官僚后备军。在课程设置上,侧重 “西
文”、“西艺”,外语居于首位,“馆中功课以洋文、洋语为要,洋文、洋语已通,方许兼习别艺”,
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死记硬
背的学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最早在中国实行班级授课制和分年课程。它的教育特别
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控制,学校经费由海关拨款,而海关
则由外国人掌管。
同文馆具有封建性,是清政府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作为第一批洋务学堂,
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它不仅具有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增设自然科学课程,科学
教育列入我国教育制度中,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4.【参考答案】
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提出教师如何 “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如何 “读
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问题,并在总结自己以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活教育”
的理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陈鹤琴 “活教育”的目的论;主张“大自然、大
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论;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就是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5.【参考答案】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8 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接受母亲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
道德及身体的养护,这一阶段,与一般的家庭教育基本等同;但是,7-8 岁以后为礼文教育阶段,
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