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专项施工组织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2页 共 NUMPAGES 18页
南川区南涪铁路林堡安置还房工程
机械成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南川区南涪铁路林堡安置还房工程建筑面积约18000m2,基础形式原设计为人工挖孔灌注桩,孔桩总数为255个,其中有63个孔桩采用人工挖孔已经钎探合格,其余孔桩因地质原因,变更为机械冲桩钻孔桩,其中扁孔有31个,圆孔有161个。
2、工程地质概述:
拟建场地内无基岩出露,据邻近场地出露的基岩露头观察实测资料:岩层以单斜产出,产状为3450∠ 120。场地内无断层、挤压构造带通过,也不存在外来孤石,基岩连续稳定。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岩性主要为灰岩。
根据场地周围地表调查,场区裂隙发育明显,但钻孔岩芯较完整,一般在6~25cm,最长可达80cm,根据本次钻探,并结合区域环境与原地貌分析,场地在原鱼塘区域以及现拟建7#和8#楼之间裂隙和溶洞发育明显,场地北部原鱼塘区域淤泥质粘土较深,经钻探揭露,场地存在基岩破碎带和溶洞空洞,但基岩裂隙和空洞多被淤泥质粘土和少量灰岩碎块石填充。综合分析,场地基岩溶裂较发育,场地的区域部分区域地质环境较差
地形总体坡度5~29o。
灌注桩成孔时,穿越淤泥层将成为本工程施工的难点,要克服塌孔、缩径、串浆、漏浆等现象。
3、场地概述
场地地处水田,场地平整,但淤泥、软土较厚。施工时,机械易发生下陷现象。场地交通方便,施工范围非常狭窄。
二、施工工程目标
1、工程质量:保证桩基分项工程合格。
2、建设周期:以合同工期为依据,落实措施;确保工期,力争提前。
3、施工现场:强化施工现场科学管理,文明施工。
三、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冲孔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框图
钻孔平台设计安装拟定钻孔方案及钻机选型钢护筒设计制造钢护筒埋设及下沉安装钻机及泥浆循环系统钻机精确对位钻至设计标高终孔、清孔钻头设计及制造钻机移位
钻孔平台设计安装
拟定钻孔方案及钻机选型
钢护筒设计制造
钢护筒埋设及下沉
安装钻机及泥浆循环系统
钻机精确对位
钻至设计标高终孔、清孔
钻头设计及制造
钻机移位
测量钻孔深度、直径沉渣厚度
钢筋笼制安
连接下放钢筋笼
安装砼导管及配套设备作灌注前准备工作
必要时二次清孔
灌注前检查签证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
混凝土工厂生产混凝土
浇注水下混凝土
凿除桩头、声波验收、钻孔桩作业完工
有问题的桩应按要求进行处理
2、场地准备
由于所有孔桩均采用人工开挖至约6米位置,为保证钻机就位及对中,在入场前必须对已开挖孔桩进行处理:对圆孔已开挖部分,采用片石将该部分孔桩回填至井圈标高;对扁孔部分,采用M15砂浆将孔桩填至井圈标高。
场地处理:将场地平整后,满铺片石厚30cm。
3、泥浆制备及外运
原材料:选用粘性土造浆,泥浆的比重、粘度、含砂率、胶体率、失水量、静切力、酸碱度等指标符合该地层护壁要求,泥浆试验完成后,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取土地点在距工程现场3KM处。
泥浆外运:采用红砖砌筑泥浆池,数量及体积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泥浆排至泥浆池后,再用泵抽到特制密闭车内运至约7KM处的北固弃土场。
泥浆性能指标表
钻孔
方法
地层
情况
泥浆性能指标
相对密度
粘度(Pa°s)
含砂率(%)
胶体率(%)
失水率(ml/30min)
泥皮厚(mm/30min)
静切力(Pa)
酸碱度(pH)
冲击
一般地层
1.10~1.20
18~24
≤4
≥95
≤
≤3
1~2.5
8~11
冲击
易坍地层
1.20~1.40
22~30
≤4
≥95
≤
≤3
3~5
8~11
4、埋设护筒
孔口护筒采用钢板制作,内径比桩径大200~400mm,根据桩位现场情况决定护筒长度,护筒顶端高度,应高出地下水位1.0~2.0m,当护筒处于旱地时,还应高于地面0.3m。护筒底端埋置深度也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护筒采用人工开挖埋设,入土较深时,辅以锤击、压重振动、筒内除土等方法沉入。护筒底部与土层相接处用粘土夯实,护筒外面与原土之间也要用粘土填满、夯实,严防地表水顺该处渗入。埋设护筒要求准确竖直,护筒顶面中心和护筒底面中心位置与设计偏差应小于
5、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时用方木垫平,将钻头中心线对准桩孔中心,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
6、冲孔
采用冲击钻机成孔,开钻时先在孔内灌注泥浆,孔内有水时,可直接投入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钻机冲程应根据土层情况分别确定,坚硬基岩采用高冲程(1000mm),卵石夹土层采用中冲程(750mm)。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并低于护筒顶面0.3
7、第一次清孔
终孔检查后,应迅速清孔,清孔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