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南亚》参考教学设计.docx
PAGE
第八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能够说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城市,准确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
2.结合南亚地形分布图,归纳南亚的地形特征,能分析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3.结合南亚气候资料归纳南亚的气候特征,能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阅读资料,了解南亚的人口分布特点和经济文化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南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及城市。
2.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3.南亚的气候特征,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5.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和工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发现”栏目,展示板块运动与青藏高原的隆起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造就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雄壮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陡峻。这对南亚乃至全球的地理环境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南亚。
(展示PPT课件)
一、位置与国家
读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描画出赤道和北回归线,观察北回归线穿过了南亚的什么部位,判断南亚所处纬度范围。
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南抵赤道。
2.在图中圈出南亚濒临的海洋,描述南亚的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3.说一说南亚主要的国家,找出面积最大的国家及其首都,找出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及其首都。
主要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首都为新德里。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印度(新德里)、尼泊尔(加德满都)、不丹(廷布)、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小结: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过渡:南亚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让我们一起领略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二、三大地形单元
读南亚地形分布图、沿78°E线南亚地形剖面示意图,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在图中圈出主要地形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判断其平均海拔及分布。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势特征三个方面总结南亚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分布: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南部德干高原,平均海拔500~1000米。地势特征:南北高,中部低。
2.描画出恒河、印度河,对比完成表格:
河流名称
印度河
恒河
发源地
喜马拉雅山北麓
喜马拉雅山南麓
流经的国家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印度、孟加拉国
注入的海洋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3)地形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我们也可以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观察德干高原东西部的地势高低,说出判断理由。
地势:西高东低。依据: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小结:我们从地形、河流的角度认识了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印度有三大地形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了解了印度的河流。同时能够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比如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过渡:南亚的地形特征,对南亚的气候有哪些影响?
三、一年分三季
读南亚1月主要风向、降水量分布及其植被景观特点图,南亚7月主要风向、降水量分布及其植被景观特点图,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南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圈出分布最广的气候,并分析该气候特点。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分三季,6月到10月为雨季,11月到次年2月为凉季,3月到5月为热季。
2.结合图分析为什么南亚气候呈现这样的特点?
11月到次年2月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候凉爽宜人;6月到10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雨水;3月到5月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
3.印度北部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结合资料分析原因;比较孟买和布拉亚格拉杰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结合资料分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气候差异:布拉亚格拉杰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孟买的气温年较差;孟买的年降水量更多。
差异原因:孟买纬度更低,离海更近,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
4.分析印度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为了应对气候的不利影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生产。
有利条件:
(1)地形以平原和低矮和缓的高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广。
(2)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3)河流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
不利条件: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注意强调旱涝灾害只与西南季风有关,与东北季风无关)
采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