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08SIMULINK交互式仿真集成环境.doc

发布:2017-09-14约1.32万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SIMULINK交互式仿真集成环境 引导 SIMULINK是一个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软件包。它可以处理的系统包括:线性、非线性系统;离散、连续及混合系统;单任务、多任务离散事件系统。 在SIMULINK 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上,只要进行鼠标的简单拖拉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仿真模型。它外表以方块图形式呈现,且采用分层结构。从建模角度讲,这既适于自上而下(Top-down)的设计流程(概念、功能、系统、子系统、直至器件),又适于自下而上(Bottum-up) 逆程设计。从分析研究角度讲,这种SIMULINK模型不仅能让用户知道具体环节的动态细节,而且能让用户清晰地了解各器件、各子系统、各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掌握各部分之间的交互影响。 在SIMULINK环境中,用户将摆脱理论演绎时需做理想化假设的无奈,观察到现实世界中摩擦、风阻、齿隙、饱和、死区等非线性因素和各种随机因素对系统行为的影响。在SIMULINK环境中,用户可以在仿真进程中改变感兴趣的参数,实时地观察系统行为的变化。由于SIMULINK环境使用户摆脱了深奥数学推演的压力和烦琐编程的困扰,因此用户在此环境中会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引发活跃的思维,感悟出新的真谛。 在MATLAB6.x版中,可直接在SIMULINK环境中运作的工具包很多,已覆盖通信、控制、信号处理、DSP、电力系统等诸多领域,所涉内容专业性极强。本书无意论述涉及工具包的专业内容,而只是集中阐述:SIMULINK 的基本使用技法和相关的数值考虑。 节8.1虽是专为SIMULINK初学者写的,但即便是熟悉SIMULINK以前版本的读者也值得快速浏览这部分内容,因为新版的界面、菜单、工具条、模块库都有较大的变化。第8.2节比较详细地阐述建模的基本操作:通用模块的具体化设置、信号线勾画、标识、模型窗参数设置。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深入的前提。从第8.3节起,由浅入深地讲述SIMULINK对各种数学、工程问题的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章采用“算例”作为主体,配以适量的归纳性表述。本章包含了34个“尽量简单”又“独立完整”的“典型”算例,而这正是SIMULINK在线PDF文件之所缺。读者通过“手、眼、脑”并用地练习算例,掌握SIMULINK的一般使用规则和操作技法。 鉴于SIMULINK的本质,本节算例必定涉及数学、物理、和若干工程考虑。本书已采取“无量纲记述”、“注释”等措施使算例尽可能易读易懂,读者只要稍微耐心,就可以从这些有背景的内容体验到SIMULINK仿真之细腻和切实,从这些带背景性的算例品出SIMULINK的精妙之处。 本章内容已在MATLAB6.5基础上进行全面更新,变动最大的是第8.4.3节。此外,为适应读者应用水平的提高,新增了第8.8节,论述S函数模块的创建和使用。 SIMULINK的安装 图 8.1.1-1 SIMULINK入门 图 8.1.2-1 图 8.1.2-2 图 8.1.2-3 图 8.1.2-4 模型创建中的模型窗一 图 8.1.2-5 图 8.1.2-6 图 8.1.2-7 SIMULINK库浏览器界面 图 8.1.3-1 SIMULINK模型窗的组成 图8.1.4-1 模型的创建 模型概念和文件操作 SIMULINK模型是什么 模型文件的操作 图 8.2.1.2-1 模块操作 模块的基本操作 (1)模块的选定 图 8.2.2.1-1 选定单个模块的操作方法: 选定多个模块的操作方法: 图 8.2.2.1-2 (2)模块的复制 (3)模块的移动 (4)模块的删除 (5)改变模块大小 (a)原尺寸 ( b)拖动边框 (c)新尺寸 图 8.2.2.1-3 (6)模块的旋转 (a)缺省状态 (b)旋转1800 (c)旋转900 图 8.2.2.1-4 (7)模块名的操作 (8)模块的阴影效果 向量化模块和标量扩展 (1)向量化模块 (2)标量扩展 【例8.2.2.2-1】演示“示波”模块的向量显示能力。 图 8.2.2.2-1-1 【例8.2.2.2-2】演示“求和”模块的向量处理能力:输入扩展。 图 8.2.2.2-2-1 【例8.2.2.2-3】演示“增益”模块的向量处理能力:参数扩展。 图 8.2.2.2-3-1 参数设置 信号线操作 产生连线 (1)水平或垂直连线的产生 (2)斜连线的产生 (3)连线的移动和删除 信号线的分支和折曲 (1)分支的产生 (2)信号线的折曲 (3)折点的移动 信号线宽度显示 彩色显示信号线 插入模块 图 8.2.3.5-1 信号线标识(label) 【例8.2.3.6-1】演示:信号线标识的传播 对模型的注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