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阅卷是一种快速阅卷方式,要想让阅卷人获得一个.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作文阅卷是一种快速阅卷方式,要想让阅卷人获得一个好的印象,就必须高度重视作文的 “入题”。一方面入题要准确快速,另一方面要讲究入题的方式。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育、范文、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所谓“快速入题”就是指快速切近文章的话题,尽快把主体内容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让阅卷人尽快地了解文章的主旨。高考作文字数要求的底限一般是800字,因篇幅限制,更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体内容。特别是议论文更应该尽早扣住话题,进入分析说理,三言两语,击中要害,以增强说理的力度。
有道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许多考生往往忽视入题的重要性,常犯“入题慢”的毛病,大有千回百转之姿态,显示主旨的内容“千呼万唤不出来”。前半部分松散冗长,不见庐山真面目,后半部分,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其实,这是应试作文的大忌,给阅卷老师的印象就像皮厚馅少的包子。这就难以让阅卷老师判出高分。
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入题方式呢?下面列举高考作文常见的一些入题方式供大家参考。
1.直接入题法。即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接亮明观点或态度。如,2006年北京卷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开头写道:“苏州的雨细软,成都的雨淫绵,而北京的雨,轻灵又不失厚重。”
直接赋予“北京的雨”为“北京的符号”,入题没有任何枝蔓。
2.引用入题法。通过引用切合主旨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谣等,切入话题。如,2007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蔷薇·故乡》引用席慕容的“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切入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3.叙事入题法。简要叙述故事,以事显理,以事寓意。如,2007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薪尽火传》开头写道: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通过叙述故事简要评述,切入主题,具体真切,形象生动,有说服力。
4.分析入题法。从理入手,辩证分析,提出观点。最常见的是,在正反对比的分析中,表明主旨。这种分析,不是展开式详尽论述,只是为入题而做的简要的概括性分析。2006年河南卷满分作文《人生拒绝抄袭》首先举例分析:
考场上,监考老师会谆谆教诲我们:“考试时不要抄袭,因为那是自己在骗自己。”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都会细心嘱咐我们:“不要抄袭别人的作文,要写出自己的语言。”
看来,许多事都是不欢迎抄袭的,抄袭别人还有可能自己害自己:虽然抄袭别人的试题得了高分,结果自己不会的东西还是不会;虽然抄袭别人的作品发表了,最终却成了法庭上的被告。
然后,在分析抄袭的害处的基础上,再通过类比分析,切入主题:
“我们的人生也不欢迎抄袭,因为,抄袭得来的人生,只是别人人生的一种复制,难称得精彩,更没有什么价值。”
5.题记入题法。以题记的形式显示主旨。如,2007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就这样,岁岁年年》用一句题记“太阳把光明传递给了地球和月亮,于是生命就这样诞生了”直接就切入了“传递”这一话题。
6.标题入题法。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层次切入话题。如,2007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有一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分别用“抚慰心灵之痛”“陶冶心灵的情操”“心中的清泉”三个小标题层层推进,切入主题。
【例文】2006年浙江卷优秀作文
无息的浮萍
在那辽阔的水域中,流浪的浮萍只有方向,没有停息。
——题记
河水带着泛白的泡沫,凋零的枯枝,卷着无根的浮萍一直向前。河流的一生没有停息,永远的奔腾是它的宿命。浮萍的一生亦无停息,顺着河流向前,不断地寻找生命的意义。
流浪的人是浮萍的命,生无所息。 他们背着行囊,从高山越过高山,从河流跨过河流,从城市回到城市,从路途回到路途。
他们有没有停下的脚步? 是有的。当旅人路过一片金黄的麦田,那无边的麦穗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掳获旅人的心。旅人陶醉了,他赞叹着土地的恩泽。旅人的心中生出了敬畏,他在心中默默祷告,感谢这万物生灵的存在,丰富着他的旅途。然后,他迈开了脚步。
是的,旅人的停息是短暂的。每一次的驻足都酝酿着伴他继续前行的美酒。旅人无法永远停歇,因为生命对于他们是一场相遇的盛宴;长久的跋涉让他偶遇宁静的屋舍。他握住一杯温润的茶,细心地聆听窗外的鸟鸣。这鸟鸣也许日日都会响起,却因为旅人的到来格外清脆动听。
船头的海风有一丝孤独,旅人转身却看见一张陌生的笑脸。于是一次愉快的攀谈让寂寞一扫而光。他们交换彼此的旅程,也愿意敞开心扉交谈。不相识,让他们坦然而真诚。也许是因为这样,旅人才不做停息。
他害怕无边的田野化为高楼,他害怕安静的屋舍坍塌着工地的炮灰。他更害怕因为欲望和钱利失去心与心的交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