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常用药物.ppt

发布:2019-06-03约6.75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戒除不良嗜好 如吸烟/酗酒等。 适当合理的喝茶对骨代谢是有益的,但大量喝茶或喝过浓的茶,因茶中大量的咖啡因能使尿中的钙排出增多,而茶中的鞣酸与食物中的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份大量凝集沉淀,使胃肠道难以消化吸收,影响钙/蛋白质及有关营养物质的利用,长期的作用可引起多种骨营养物质的缺乏,从而影响正常的骨代谢 ★维持正常的骨代谢 在治病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或不用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 临床上可见滥用激素类药物而直接导致药源性骨质疏松的病人。如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患者反复作封闭治疗。 ★绝经期妇女服激素替代治疗 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适量补充治疗可缓解骨量丢失,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起一定作用。但雌激素替代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四、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用药物 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1)感染:如感冒、扁桃腺炎、肺炎等。 (2)外伤:如车祸、创伤等。 (3)精神刺激:如精神紧张、忧虑等。 (4)过度疲劳:如过度劳累等。 (5)怀孕:怀孕早期可能诱发或加重甲亢。 (6)碘摄入过多:如人量吃海带等海产品。 (7)某些药物:如乙胺碘呋酮等。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有免疫系统的内在缺陷。 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其患病率随年龄而直线上升, 50岁以上的老人,50%有结节性甲状腺肿。 ★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 我国除了上海和台湾无报道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报道。 ★ 1993年卫生部发布了“智力工程宣言”, 我国1017万智力残疾,其中80%是碘缺乏引起。 我国现有4.25亿人口(近1/3)居住在碘缺乏区, 占世界碘缺乏区(10亿)人口的40%。 常用药物 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有: 硫脲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 碘化物 放射性碘 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等, 通过阻断β受体而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时 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抗甲状腺药物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不良反应,常见的有: ⑴ 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出现粒细胞缺乏症   ⑵ 药疹:多为轻型,极少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一般药疹可给予抗组织胺药物,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出现剥脱性皮炎趋势时,应立即停药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⑶ 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 一般可加用保肝药物,并在严密观察下继续用药, 或改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如出现黄疸,应倍加注意。 此外尚可出现头痛、眩晕、关节痛和胃肠道症状。 五、痛风的常用药物 痛风(gout)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泌障碍导致血中尿酸含量增高, 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皮下组织、肾脏、血管壁而引起相应病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关节畸形、肾脏损害以及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 病因 痛风发生的原因: 一是尿酸产生过多,二是尿酸排泄减少。 前者主要包括某些酶的缺乏,引起细胞中核酸大量分解的疾病,饮食中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内脏、瘦肉、豆类、海产品过多等, 后者主要是一些肾脏疾病引起。 痛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如寒冷、饥饿、过度劳累、饮酒、进食高嘌呤饮食、暴饮暴食、感染、受寒、长途步行、某些药物等, 关节周围的外伤、手术、感染、受寒等都可能诱发痛风的发作及影响病程的发展。 痛风在世界各地均可发病,其患病率的高低受经济发展程度、环境、饮食习惯、种族、遗传、医疗水平、诊断标准和统计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各国报道差异较大。 据现有资料显示,欧美地区痛风的患病率为0.2%~1.7%。 日本在二战以后,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摄入动物蛋白及脂肪的增多,痛风患者有显著增多趋势,推测痛风患病率为 0.5%。 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亚洲各国,痛风的患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亦呈直线上升趋势。近年来有统计表明,在所有年龄段痛风总的患病率约为0.84%。 从年龄上看,痛风发病一般在30~70岁之间。痛风最高的发病年龄组男性在50~59岁,女性在50岁以后。但目前发病在男性有逐渐年轻化的倾向。 从性别上看,痛风男女比例为20:1,即约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 常用药物 1.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 3.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呤醇 4.其他药物:还包括乙酰苯磺酰环己脲及降脂酰胺 一、 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概述 糖尿病 甲亢 骨质疏松症 痛风 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病 内分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