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习动机视角下教育游戏设计策略研究.doc

发布:2018-08-29约5.3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动机视角下教育游戏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摘要:近年来,电子游戏备受小学生青睐,人们在担心游戏会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思索着游戏深受他们喜爱的内在原因,并尝试将游戏的一些积极因素适当地引入到学习中,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小学生为对象,从教育游戏的特征出发,发掘其对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对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关键词:教育游戏;学习动机;教育游戏设计   DOIDOI:10.11907/rjdk.1431033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2015)004017803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已成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之一,这使得自主能力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沉迷于其中,而将学习抛诸脑后。人们在为此感到担忧的同时,也开始深思游戏能够吸引孩子们兴趣的真正内因。本文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游戏中的一些可取特征迁移到教学中,为小学生创设游戏性的学习方式――教育游戏,让他们也像迷恋游戏那样迷恋学习[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教育和游戏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教育包含游戏成分,游戏能够帮助教育”[2]。如果将游戏很好地引入小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丰富课堂,活跃氛围,轻松解决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使学生乐意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1概念界定   1.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产生依赖于两类因素――需要和诱因[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学习、学生的努力程度以及学生愿意学习的原因[4]。由概念可知,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能够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激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维持注意状态和兴趣水平[5]。学习动机既可以来源于内部需要,也可以由外部诱因产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乐趣越多,就会表现得越积极主动,其学习动机也越明显。   1.2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起源于8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对电视教育游戏价值的研究,从此开启了游戏在教育中运用的研究。随着电脑游戏的普及,教育游戏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重视,国内对教育游戏的研究逐渐增多。   目前,教育游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总体而言,人们对教育游戏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游戏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一定教育目的的娱乐性质的游戏[6]。它强调教育游戏的游戏性,将知识有效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既能够满足学生玩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游戏是一种教育软件,将游戏中为学习者所关注、喜爱的因素加入到这些软件中,以此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综上,教育游戏能够使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活动性的、有意义的、象征性的游戏世界中,并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7]。它是教育和游戏的结合,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学习而设计。它是一种可玩性比较强的游戏,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一般是隐性的,学习者是对游戏感兴趣而选择去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因为需要学习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育游戏特征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跃、爱动、勇于表现自己,喜欢被教师、家长表扬,被同学崇拜,对具有挑战性、竞争性、合作性、操作性、角色扮演型、游戏性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但是他们也缺乏自控、自学能力,容易对乏味无趣的学习失去兴趣。教育游戏就是将教育性和游戏性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交互式活动,通过知识性和娱乐性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可以说教育性和游戏性是其两个最显著的特征[8]。此外,教育游戏还具有如下特征:   2.1挑战性   教育游戏一般都富有挑战性,其中设置了很多自由、开放、趣味和新奇的活动,正是教育游戏的这些特有属性,使得活动能够极大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他们思维灵活性、身体协调性和其它一些技能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一些相对复杂的游戏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及一些高级技能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9]。   当小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获得成功时,他们会非常兴奋和充满成就感。这种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极大增强了学习动机。   2.2合作性与竞争性   小学生喜欢教师表扬自己,同时也很享受被周围同学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