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灾害(共40张PPT).pptx
常见地质灾害
第1页,共40页。
(一)我国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山地面积大
·2、地势:地势起伏大
·3、地质:地质构造复杂
·4、岩性:表层岩石较软,破碎·5、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其他原因
·6、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稳定性
第2页,共40页。
(二)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区。
第3页,共40页。
(三)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在水力作用下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
多分布与山谷地区
第4页,共40页。
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第5页,共40页。
地形:
岩石:
植被:气候:
★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冰川泥石流
高
降雨泥石流
:滑坡严重区
滑坡最严重区
泥石流分布区
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
第6页,共40页。
★泥石流的类型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暴雨引发泥石流
(四)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
1、总体分布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2、时间分布:与雨季(或融冰溶雪)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空间分布:主要在山区;西南是重灾区;
(五)滑坡、泥石流成因的异同
第7页,共40页。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
自然地质灾害:
·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
火山爆发、地震
·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
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风沙、冻土·人为地质灾害
人工边坡滑动、水库诱发地震、地面沉降
第8页,共40页。
第一节崩塌
一、概述
崩塌:边坡破坏的一种形式,高、陡边坡的上部岩土体受裂隙切割,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岩,翻滚坠落的急剧破坏现象。(土崩、岩崩、山崩、岸崩)
1、崩塌与滑坡相比,它有不同的特点:
(1)运动速度:滑坡运动多是缓慢的,而崩塌体运动速度快、发生猛烈。
(2)运动面:滑坡多沿固定的面或带运动,而崩塌没有固定的运动面。
(3)形态:滑坡发生后,仍保持原来的相对整体性,而崩塌体原来的整体性则完全遭到破坏。
(4)位移:一般滑坡的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而崩塌体以垂直位移为主。
第9页,共40页。
二、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
陡峻的斜坡地形是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一般斜坡坡度大于55°,高度超过30m的地段,有利于发生崩塌。
1、在河谷地貌中,峡谷两岸通常为坚硬基岩裸露,坡角
50°~70°,发育平行河流的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故崩塌容易发生;宽谷两岸坡多低缓,但河曲凹岸,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致使岸坡底部被掏空,有利于崩塌的产生
2、冲沟岸坡、山坡陡崖,其边坡常常也发生崩塌。
3、在丘陵或分水岭地区,崩塌较少。
第10页,共40页。
(二)地层岩性条件
1、高陡边坡多为硬岩组成,而易风化的软岩多
构成低缓边坡。
2、如果边坡底部有一层软岩,上部为硬岩,由于差异风化就会形成大规模的崩塌。
3、如果软、硬岩相间分布,形成的崩塌规模较小。
4、如果硬岩边坡的底部有一层可溶岩,当地下
水或河水对可溶岩产生溶蚀后也可能产生崩塌。
第11页,共40页。
(三)地质构造条件
1、褶皱:在核部,坡面方向与轴线垂直所产生的崩塌比两者平行时所产生的崩塌规模要小;在翼部,崩塌有可能沿岩层面形成
2、断层:使岩石破碎,若线路与断裂带平行
,多崩塌。
3、节理:如果节理的产状和组合关系出现楔
形体岩体时,这时有崩塌和落石的危险;如果其中充满粘土、风化矿物,干燥时较稳定,吸水后极危险。
第12页,共40页。
(四)水的影响
1、降雨:“大雨大崩,小雨小崩,无雨不崩”,崩塌多发生在雨季。
2、地下水:增加岩土体重量;产生静、动水
压力、浮托力;降低岩土体力学性质。
(五)其它原因
1、列车振动、地震。
2、施工不当:开挖由下至上;大爆破开挖。
3、设计不当:设计边坡过陡过高。
第13页,共40页。
崩塌形成条件:
1.地形450
2.脆性岩石或上硬下软3.高陡裂隙
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
1.气候条件
2.地震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崩塌形成机理示意图
第14页,共40页。
三、防治措施
(一)修筑遮挡建筑物
1、拱形明洞,由拱圈和两侧边墙构成;
2、板式棚洞,由钢筋混凝土顶板和两侧边墙构成;
3、悬臂式棚洞,由悬臂顶板和内边墙组成。
转土隔水屋
月填士
防水层
凝0脑
回填土
防水层
第15页,共40页。
(二)支护加固
1、支护墙、支撑垛;
2、嵌补;
3、锚固;
4、灌浆、勾缝。
全部某勾资
第16页,共40页。
5
(三)拦截
1、拦石墙;
2、拦石网:钢轨拦栅、柔性防护系统;
3、落石槽、落石平台。
第17页,共40页。
(四)其它